何华真:新企格斗现场


 是次在北京,为一家私人学院的「企业主资本市场培训班」作修业嘉宾,点评学生的商业计划,员生地域东西南北和,包括淄博、辽宁、福建、贵州、北京。

 

毛利?无利?

 

个案一:化工生产及销售商。在投影片自称产值6亿元,毛利2亿元,技术自主研发,成本比同业低每吨5000元。

 

点评:业绩不写纯利是超大错,投资者无法知道你的纯利,北美洲甚至称纯利为净收入(Net Income),不少投资计划的报表,以净收入为开首。传统产业的产值及毛利均有强烈的误导性,可以是毛利2亿元,却没有纯利,甚至亏蚀;亦曾见个别香港上市公司,某年纯利竟超过毛利,匪夷所思,传统产业,纯利依然是圭臬。

 

能比同业降低成本,当然胜人一筹,但理由何在?是科技成熟?还是能压低其他开支?兼且能压多久?会不会长线有负面影响?这是投资者亟需知道的问题,更可能是投资此企业的第一因,焉能不论?

 

至于「自主技术开发」这些看似有阵势的字眼,化成资本语,就只会是有无知识产权及专利之别,笔者猜中此企根本没有相关产权专利,到底应算他是废话,还是投资者准备了注资后,先投放于知识产权或专利的法律费用,创造出新一轮股份价值,尚待推敲。

 

SWOT(强/弱/机/危):这些香港过去20多年已用烂的缩写,内地企业家仍以为在扮时髦追求,要分成四项说明都未搞得清,就只有一段文字,以一写四,怎写都是错。

 

盈利模式:就用一句「生产收入」说完,根本没有模式,进一步得被投资者怀疑,未懂做生意,其他甭谈。

 

发展目标规划:只有三组数字──20153亿、20166亿、20179亿,这种AP(倍数增长)是怎样建立出来的,更夸张的增长都可以,科网不时GP几何级增长,但问题用怎样的数学模型搅出来,369亿看来真的太家家酒,太小学生,太不象话。

 

新物料通杀?

 

个案二:竹炭负离子卫生护垫生产商。

 

笔者知道竹炭负离子有噱头,其他评判尤其是女评判,怀有颇大好感及支持,但商道的所谓devil's advocate魔鬼代言人,特别就是要从弱处攻击,方能令企业家成大器。

 

再看这创业家的行头背景,就马上知道她是厂婆(我辈中人,男厂家称厂佬,女厂家称厂婆,并无太大贬义),明知她将重生产轻销售,于是就马上摆她一道,问她若果集资成功,资金会怎样度用?果然笔者没猜错,她就说用来搞生产,我在台上斩钉截铁的说:若果是搞生产,我一分钱都不会给。

 

接着我跟她分享,早前另一个初阶投资者,以外行人身份投资新饮料,当接触广告商打下品牌时,广告商说由20144月至年底,要花上5000万元才有点搞头,另一条线的探子回报,说得更凄清:「花5000万,一个泡也未必能冒出来!」若她集了5000万元,由得她搞生产,而不逼她把注意力放在广告、业务、分销、管道,我这老道岂不是渎职,做企业家课程,绝不能另类姑息养奸。

 

巨人睡醒了

 

再者就算企业主全心愿意将集资所得用于前线,第二个更艰深的问题,在于其个人市务推广知识经验不足,随时变成拉后腿,到底投资者应取什么态度,使用什么模式去与企业家互动?切勿以为用代理或特许经营等手法可以解决问题。千算万算,未算到大牌子反扑,随时构成重大危困,甚至可能将这新生(企业)婴儿扼死。

 

竹炭牙刷首先见于日本制造,但并非出自名牌厂商,在屈臣氏/万宁变成超市滞销品,但Oral B竟一记反手,高调推自家竹炭牙刷。快销品巨人来个反手抄袭,这记巨灵神掌问谁能挡!经验投资者不能不先算准,就算对手真是沉睡如巨人,又怎样保证这厂婆不像日本的竹炭牙刷商,在市场推广上死去活来,打不入消费者,即使用重金猎个市务高手当高管,由管理到治理,是门深奥功夫,要进行一轮长期的创业家辅导及董事局监理(是动词,非名词),方有机攻城,及有机功成。

 

本文来源:信报财经新闻,联系电邮:[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