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现代医院的影像中心
——访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部长杨洛渝
王瑞嵚
建设现代化的影像中心,有利于医院整合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方便病人、强化管理、提高效率。然而,影像科室的建造并不简单,从设计布局到内部空间流程,既要考虑到装备的特殊性,如防辐射、防泄漏,需采用特殊建筑材料,又要为就诊民众着想,从细节上体现人性化的关怀。
现代医院到底该如何打造医学影像中心? 记者采访了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杨洛渝部长(以下简称杨洛渝)。
建影像中心大楼益处多
杨洛渝告诉记者:“医院影像中心的建设,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类别,因地制宜,来规划和建设。从我国国情来看,中小型医院居多,这些医院建造影像中心大楼,把设备安置在一起,益处很多。”
1. 集中最有利
一般来讲,影像检查的很多设备都有放射性。有了专门的影像中心大楼,设计师在设计和建造时,就可以按照国家标准和建筑规划对相关材料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大楼的墙壁和门窗都要做相应防护;防辐射和防无线信号进入等;
在具体规划设计时,按照人性化原则设计空间医学流程,这不仅有助于节约投资经费,而且利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像有些医学影像设备载重量要求很高,在建筑设计和规划时就要充分考虑到楼板载重的要求,最重的设备应从负一层开始安装。这些都是将大型设备散置在一般医疗楼所难以实现的。
同时,为保证建设质量,还应使设备检查流程更加科学,以能让就诊者省时、省力、省心。
2. 形散神不散
结合解放军总医院影像中心的建设实践,杨洛渝向记者介绍说:
解放军总医院是一所特大型医院,有外科大楼、内科大楼、医疗大楼、肿瘤大楼等,每栋楼的床位都有千张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建一座影像中心大楼是不大可能,也是不现实的。从方便病人的角度着眼,建立多个影像分中心,即与其在个地方摆上20台CT机,还不如把这20台CT机分配到几个楼里去。如内科大楼安放3台,外科大楼安放3台,然后在门诊大楼和肿瘤大楼等安放10几台。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分流做检验检查和治疗的人,很多人不出楼就可以做检查。
影像中心采取“统分结合”的方式,所谓“统”是从影像学科建设上讲,把全院影像学科检验检查人员按照学科分类归在一起,在内在机制和业务发展上统一进行建设。所谓“分”是指这些人员的工作地点都在各个楼所建的影像分中心。这些大楼的影像分中心,不仅能完成初级检查,还能完成中级检查。即民众在解放军总医院院内任何一座大楼影像分中心所做的检查,其结果都达到了顶级检查水平。
影像中心“统分结合”的方式,是“形散神不散”,有助于整个学科规划和建设,以及人才的培养。影像分中心的设立有助于整合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检查身体,让来医院就诊的人们得到了最大的服务便利。
人性化设计布局不能忘
影像中心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和布局”主要是指体现在医疗建筑中的功能设计、装修装饰、建筑设施设备、医疗设施设备、家具等细节方面满足就诊民众的检查需要。
杨洛渝认为:“我们不能把每一个来医院检查的人都看作是病人,讲人性化的设计,首先是尊重每一个来就诊的人,把他们视为因可能患有疾病或有病感而需帮助的人,而不能简单地视为“病人”。”
1. 保护隐私
以往一些医院在这方面注意不够,如有的医院的B超室,里面一个女同志躺在那里做B超时,屋里却还有另一个人坐在那里等候。这样设计布局,不利于保护正在做B超人的隐私。解放军总医院考虑到这点,就对检验科室进行重新布局,设置隔断,并做了相应的改进。这样,在便于医生和检查人员很好地工作的同时,也很好地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另外,还在细节上如在检查室设衣帽钩、穿衣镜等,在方便人们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医院的人文关怀。
2. 照顾情绪
影像中心由于其医学装备仪器特殊性以及所处环境与外界的相对隔离,在设
计中应注意到这种特殊环境对来诊病的人心理上的暗示和影响作用。人们在等候检查的区域,心情是很复杂的,往往情绪波动很大。因此,等候区的设计首先注意的是通风,还要光线好,其次,等候空间要设计的宽敞、高大,不能狭小和低矮。这里可以配置电视,播放轻松、欢快、幽默的电视节目,或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以缓解人们的紧张情绪。
3. 巧用色彩
国外医院内部空间的色彩很多,然而,我国的许多医院内部空间都是白色。这其中当然也有它的道理,如无菌要求,在白色墙壁映照下,医生能够对病人脸色有个正确的观察。其实,西医是循证医学,脸色只是一个方面。西医对病情的判断主要是依据多方面测试的定量数据来说明和分析。因此,医院内部空间应当根据病种、就医人的年龄等多种因素进行人性化多色彩的装饰装修;同时,还要注重外部环境的营造。“色彩疗法”与“音乐疗法”一样为医学界重视。心理学证实不同色彩对不同的人产生的心理反应不一样。如内科候诊室色彩宜用暖色,外科以蓝绿色,手术室用绿色。如影像中心等候空间色彩就要有针对性。在这里,一般人的心理都很紧张,就像等待宣判一样。检查完出来后,被确诊有病的人,心情沉重,而确诊没病的人,心情开朗,从人性化考虑,等候空间色彩宜用淡草绿色,并种植一些绿色植物,房间还应朝向南面,天气好时能让红红的太阳照进来,这样设计可以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和压力。
经验之谈
与一般民间建筑不同, 医院建筑有其独特功能与卫生学要求,如医院各科室布局、交通路线、出入口、污染和清洁分区等,都应遵循严格国家标准来建造。另外,医院建筑也是有生命力的,将随着医学科技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充实和发展。这一点,医院院长和医学建筑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有远见,有预见。在医院规划和建筑设计时为医院将来的发展预留建筑发展空间。医院建筑若设计或规划的不合理,不仅影响到医院的正常运行,浪费医院的财力、物力和能源,也给病人和社会人群带来不便。
1. 先招标装备 后设计建筑
现在有的医院建影像中心大楼,或在建医院大楼时,往往先让设计院的建筑师规划设计大楼。然而遗憾的是,个别设计师对影像室的装备和流程一无所知,只能按常规建。这样在楼建好后,影像装备往楼里搬运和安装时,各种各样建筑设计上问题就凸现出来,为了安放这些大型影像装备,就很可能对大楼进行二次装改。这样做浪费了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其实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医院在建大楼时,先对大型影像装备厂家进行招标,确定所要用装备的数量甚至型号,即便是这样,在找设计院设计时,也要强调建筑设计师要对医学装备懂行。如此,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大楼时,就能有的放矢,胸有成竹。
2. 给“未来”留个接口
应从适合现代影像技术发展的情况下,来进行影像中心大楼的建造。考虑到医学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医院院长和建筑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医院建筑时,要为将来影像中心发展和配置高端设备,预留建筑空间和接口。还要根据数设备的进步,来规划就医流程,使来检查和就医的人们能以最小的半径就医,省时和省力。
杨洛渝简介:
解放军总医院院务部部长,在担任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副院长期间,曾主持该院共计16万㎡外科大楼、科技文化中心、营职楼、经济适用住房等项目新建,完成9万㎡的烧伤楼、内科楼、康复楼等项目改扩建。2005年调入解放军总医院,深入一线直接领导建设了8万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资料链接:
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始建于1954年。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由单纯的X线检查发展到现在拥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放射介入治疗、CT、核磁共振成像(MRI)多种先进医学影像技术的网络化大型影像科室。具备了影像检查、诊断及治疗的多项功能,形成了以腹部介入治疗、CT穿刺活检治疗、心脑功能核磁研究和CT冠脉成像研究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医学影像专业基地。科室整体实力雄厚,技术特色鲜明,拥有多名学识渊博的著名医学影像专家和一支技术过硬的中青年专家和技师队伍。仪器设备先进,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5T磁共振扫描仪 4台,3.0T 1台,0.35T 1台;64层螺旋CT 机、16层螺旋CT机、6层螺旋CT机多台;数字化X 线机、胃肠造影机和DSA机器20余台。影像专业齐全,设有常规放射、介入治疗、核磁、CT等临床医技专业科室 ,每年完成门诊常规放射检查15万人次,介入治疗及穿刺活检1600人次,核磁检查2万人次,CT检查 5万多人次。在开展临床和教学影像诊断工作的同时,还承担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
随着科室医疗、科研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1981年被评定为医学影像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为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