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颁发第四批(80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证书。其中,私募证券管理人24家,包括北京地区5家,上海地区6家,深广地区8家,其他地区5家。

“转正”机构突破百家,上海优势凸显
截至目前,“执证上岗”的私募证券管理人数量已达到120家。其中,上海地区累计47家,占比38.21%,具有较强的领先优势;深广地区34家,位居第二;北京地区18家,其他地区21家。
据格上理财分析,公募派、券商派、民间派、其他金融机构等派系的力量对比发现,公募派人员虽仅占比18.30%,数量最少,但掌管的资产规模超过行业总规模的1/3,在投资市场上最具号召力和影响力。而在公募转向私募的过程中,大部分基金经理选择落户上海,公募化的公司治理、产品线设计、以及较大资产规模的系统性打理,均导致上海成为阳光私募行业内发展最具规模、成体系的地域。
此次阳光私募转正,给予了阳光私募管理人一个更加规范的的广阔平台,在产品设计、策略应用上,也将更多的体现各私募管理人的优势。对于注重“做大、做强”的上海私募而言,这无疑是个突破当前产品线瓶颈的绝佳契机,而其自身严谨的投资管理机制,也助力其在这场“转正”大战中,率先领跑。
平行公司或将盛行,税收优惠是关键
在已获批的120家私募证券管理人中,我们发现了几个重复的名字,如中睿合银投资、鸿道投资、源乐晟资产等。这些公司在两个地方分别注册,如中睿合银分别在深圳和西藏注册,鸿道投资分别在北京和天津注册,源乐晟资产分别在北京和西藏注册。
据格上理财了解,西藏、天津等地在营业税、国税、地税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吸引这些私募公司建立平行公司的根源。未来,这些公司可能将以天津、西藏等地新注册的公司进行产品发行,以降低税收成本,而在投研团队方面则不会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