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与经济现实背道而驰的事情——杨柳君体悟德鲁克之一百三十五


 

    作者:杨柳君

 

 

    对一家企业来说,想要获得当地政府政策上的扶持,或想要获得别于他人的“好”机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很正常。

    但我们不得不正视一点,真要循着这些难得的“好”机会,毫无顾忌的去做,代价通常十分昂贵。

 

 

    德鲁克给我们举了个例子,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某个拉丁美洲小国向某个美国公司提出保证,保证该公司能够垄断该国的市场,因此这个公司进入了这个拉丁美洲国家开办工厂,但所有工厂最后都以失败告终。”

 

 

我本人之前由于多年受音乐的浸染,在没创业之前,感性思维是大大超过理性思维的,尽管相对来说,我总体上还是一个比较理性的人,尤其是在面对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时,但仍不至于理性到能运营一个小团队。

如今也不能说在组织运营方面做的不错,但至少经由这么多年创业的磨砺,这么多年在面对组织生死存亡重大危机时刻的煎熬经历,大大的训练了我的思考力。

当诱惑袭来时,短暂的眩晕后,我通常能很冷静、清晰的分析利弊,抛开所有感性因素,从目标的角度,从战略出发,相对理性的判断并做出取舍。

当然,建立良好的思考力和洞察力是需要交学费的,至少于我来说是如此。

 

 

德鲁克提及的这个案例,我相信在中国也很常见。

或许是政府给予企业了什么承诺,或许是某位大买家给予了企业什么承诺,总之是以人为原点的相对感性的承诺,那一刻或许双方默契十足,认定现时是最好的合作契机,企业决策者于是冲动之下,将企业的战略做了大的调整,以期适应这个天上掉馅饼的“好”机遇。

但显然,很遗憾,结局通常情况下是以失败告终的。

 

 

正如德鲁克所说,

   “我们最终还是要为这种优惠条件付出代价的,而且是沉重的代价,这是我们根据所有的经营教训总结出来的,而且这种经验教训不胜枚举。” (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以我自己来说,如今在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大好”机遇时,我通常不会头脑发热的兴奋至极,而完全搞不清自己姓甚名谁。

我知道什么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万事均有利弊。在做决策前,必须思考清楚,什么样的决策是利大于弊,反之亦然。

同时,我必须清晰、完整的顾及战略。

目前看来利更大的事情,从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周期来看,或许恰恰是弊远大于利的,那么就必须隐忍,抵制诱惑,果断放弃。

 

 

人生就是在做种种决策,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决策者的决策更是关乎其他人的未来,对于决策者们来说,取舍之间学问巨大,风险亦如影随形。

 

 

正如德鲁克告诫我们的,

“企业要牢记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做任何与经济现实背道而驰的事情。

我们首先要问:‘如果我们不接受优惠条件,我们的企业战略是否还要求我们这么做呢?’

若答案是否定的,就不要做,不管条件多么诱人。否则,失败在所难免,而且代价很昂贵。但是,即使答案是肯定的,对这些优惠条件说‘不’也肯定是非常明智的。”

 

 

 

 

 

 

作者:杨柳君

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杨柳君是谁

一个在路上的创业者,热爱生活,热爱分享,倡导身心平衡的生活方式。理性与感性并存。

杨柳君有多年的创业经历,现为某创业公司负责人,高级合伙人。

杨柳君在此定期奉上原创文章,欢迎您的关注!

 

欢迎订阅杨柳君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公众帐号杨柳君或者yangliuj021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

 

 

欢迎您将此文分享到朋友圈

来去皆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