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私募行业的微信群里又是一片欢腾,首先是第二批私募“转正”名单的下发,机构们纷纷晒出“红本本”,接着是《关于私募投资基金开户和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批文的下达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讲话中对私募行业的扶持,都使整个阳光私募行业欢欣鼓舞。引用和聚投资李泽刚朋友圈的一句话:私募行业的春天悄然而来了。
第二批“转正”私募的名单中,涵盖30家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及20家私募股权基金(含创投)管理人。其中,30家阳光私募管理人中,北京占8家,较第一批数量明显上升。上海地区有10家,仍占比最高。深圳及广东地区7家,其他地区5家,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
三大原因导致老牌私募缺席
本次转正名单中,老牌私募纷纷现身,其中不乏阳光私募行业里程碑式的人物。如北京私募第一人魏上云创办的云程泰投资,第一家合伙制私募管理人--朱雀投资,引爆“公奔私”热潮的肖华(原博时基金投资总监)创办的尚诚资产,“云南模式”转身形成的涌峰投资等。投资策略方面亦是百花齐放。除了传统选股型策略外,还有逆向投资见长的淡水泉投资,债券型私募鹏扬投资,善于量化投资的青骓投资,综合一级、一级半市场的证大投资,以及期货类私募。
但仍有很多知名度较高的私募管理人尚未在列。如北京地区的华夏系--星石投资(江晖)、鸿道投资(孙建冬)、远策投资(张益弛)、千石投资(王亚伟)集体缺席。上海的明星私募也未集结到位,如“私募一哥”徐翔的泽熙投资,期货大佬葛卫东的混沌投资等。
根据格上理财沟通了解,登记转正延迟的原因三种:一是不急于发产品、做规模,对于注册登记之事推进速度不够;二是产品线过多,材料报备及审核流程需耗时较长;三是私募公司需进行部分信息的工商变更,导致报备延迟。
配套政策助推行业大发展
伴随着第二批私募资格颁发仪式落下帷幕,配套政策相继出台。昨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明确指出培育私募市场,对依法合规的私募发行不设行政审批,并规范发展债券市场、推进期货市场建设,扩张资本市场开放,便利境内外主体跨境投融资。
另外,中证登公司《关于私募投资基金开户和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继而及时出台,为私募管理人独立发行基金开立证券账户打通了道路。文件明确指出,私募基金可由基金管理人或资产托管人到中证登上海、深圳分公司申请开户。私募基金管理人每设立一只私募基金,可以按不同的证券交易场所各申请开立一个证券账户。所开证券账户为机构账户。申请开立私募基金证券账户须提供机构证券账户注册申请表、基金业协会出具的相关证明文件等。
该通知的下达,将私募机构自主发行基金落实到投资实处。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等具备私募基金综合托管服务资格的券商,将可以实现从资金托管、估值清算、信息披露,到提供交易平台、风控监测、增值服务、销售支持的“一条龙”服务,实现发行与投资的“无缝衔接”。
附表:
第二批“转正”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及详细信息
来源:格上理财研究中心 张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