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联航班的报道中,媒体一直在重复着一个数据:失联客机机载239人,其中中国乘客154人。事实上,在很多马来西亚航班上,往往绝大多数乘客都是中国人。即便在失联事件发生之后,不少国人仍然选择了这一航班。
为什么国人不选择本国的航空公司,而愿意选择一个不熟悉的国家的航班呢?
原因很简单:这个航班价格便宜。但与此同时,另外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我们有那么多航空公司,也购买了那么多大飞机,为什么本国的航空公司不能想办法留住本国的客户呢?”这或是失联事件带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
看看加拿大的航空公司是怎么做的,他们虽然机票价格会高一些,但会告诉乘客,“我们有很多资料,你可以查询到对飞行员的要求,有多少年的经验,可以驾驶哪种飞机,合作信誉如何,一旦出现风险你的赔偿金额等等。”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空中飞人”就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我在选择航空公司时,宁愿选择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航班,虽然机票会贵一点儿,但是其对飞行员的考核及其经验履历的要求非常严格,同时与这些航班合作的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也会很强,即使发生不可测的意外,家人至少能够得到一个合适的赔偿。”
按照加拿大政府的逻辑,让本国公民乘坐本国航空公司的好处,一是可以促进本国航空公司的发展;二是由于对本国航空公司各方面的情况更加了解,一旦出现问题,会更好处理;三是本国航空公司可以严格把关,恐怖分子很难混入。
当然,马航提供的可能是另一个极端的范例,它虽然机票便宜,但政府会提供补贴,看看它的竞争对手亚航总裁东尼·费南德斯的表态,“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但仍获政府拨款资助,以维持市场占有率,这对其他航空公司不公平。”
“事实上,我们这么多航空公司,为什么不自己做,而让国人来冒这个险呢?我们完全可以效仿加航,或者马航的做法,前者提升安全水平及服务质量,后者则可以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降低机票价格。总之要想办法留住本国客户。”国际律师辜勤华建议说。
但是,国家补贴航空公司,却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马航之所以能拿到国家补贴,除了这是一家国有控股的航空公司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马航的旅客都会在马来西亚进行消费,用机票上的损失,换来本国旅游经济的繁荣,而我国的航空市场经济,则另有一套算盘。
而相对于整个航空业的“大经济”,失联事件也提醒乘客要打好内心的“小算盘”:选择航班时除了票价低廉之外,一定要有风险意识,很多人图便宜乘坐低票价飞机,可能并不了解这家公司的运营情况,不了解这个国家的法律,对与这家公司合作的保险公司的赔付能力更是了解甚少。
比如你在选择一国航空公司的同时,其实也是选择了这个国家的财务实力和科技实力,这关系到飞机出现安全问题时,一些应急的处置办法、可能涉及的保险以及事后的补救能力等。“当我们登上这一航班的时候,一旦出现事故或意外,我们就要按照这个国家的法律受偿。”辜勤华告诉记者。
而失联事件的第三个启示则关乎更大的“安全”问题, “我们的各种报道一直在表述自己制造大飞机的意愿,同时也有人强调着我们在航天及航海上自主研发的技术有多么强大,只要国家肯投入,大飞机技术是可以自主研发出来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可能没有人关注到,即大飞机涉及商业应用,人命关天,其背后承载着巨大的商业信誉。”辜勤华认为。
失联事件对中国航空业的启示
评论
编辑推荐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