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的人口密度数据是否准确


《人口危局》第1章引用了维基百科“List of sovereign states and dependent territories by population density”(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人口密度列表)的如下数据:在243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人口密度排在第83位,其中:韩国503/平方公里,印度382/平方公里,日本337/平方公里,英国260/平方公里,德国229/平方公里,中国141/平方公里。

 

有一位读者提出质疑说:“维基百科缺乏权威性,你怎么能引用维基百科的数据呢?”事实上,维基百科是当今世界涉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百科全书类的网络媒体。所有参与维基百科工作的人员都遵守一些基本的守则。开放的和相对严格的编辑规则有效地维护了其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众所周知,《大英百科全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20063月《青年参考》报道:“最近,由科学杂志《自然》任命的专家组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维基百科条目典型的准确性不比《大英百科全书》逊色多少。”2013516日果壳网刊登了Jim Giles的一篇文章说:“我和《自然》杂志的一组记者一起,对比了维基百科条目与《大英百科全书》相应文章的准确性。比较结果出人意料地为维基百科赢得了加分。”

 

有些人认为官方数据才具备“权威性”,维基百科不是官方数据,所以不具备“权威性”。然而,我本人对一些官方数据反而抱有怀疑的态度,因为一些官方部门由于涉及自身利益,往往倾向于把数据“调整”为符合自身利益。例如,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总和生育率只有1.22,但国家计生委把这个数据“调整”为1.8。为什么呢?原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20077月在中国政府网在线访谈上一语道破天机:“中国的生育水平到底有多高,有人说1.2,有人说1.8,实际我刚才已经回答了。中国的生育水平肯定不会是大家说的1.2,因为如果是1.2,中国就不用搞计划生育,就不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了。”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再次证实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2左右。

 

相比之下,参与维基百科工作的人员所贡献的内容,基本上不涉及自身利益,所以比较客观、公正。维基百科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保持中立,不偏不倚。当然,由于维基百科是网络媒体,不像纸质的资料那样相对固定,因此有些人认为维基百科缺乏权威性。事实上,网络媒体才能使资料得到快速更新,更能与时俱进。

 

为了验证《人口危局》第1章引用的上述国家的人口密度数据是否准确,下面我根据权威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据给出详细计算结果:

 

韩国:面积9.96万平方公里,人口5010万,人口密度=5010万人/9.96万平方公里=503/平方公里。

印度:面积316万平方公里(实际控制面积),人口12.1亿,人口密度=12.1亿人/316万平方公里=383/平方公里。

日本:面积37.8万平方公里,人口1.27亿,人口密度=1.27亿人/37.8万平方公里=336/平方公里。

英国:面积24.3万平方公里,人口6300万,人口密度=6300万人/24.3万平方公里=259/平方公里。

德国: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8180万,人口密度=8180万人/35.7万平方公里=229/平方公里。

中国: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54亿,人口密度=13.54亿人/960万平方公里=141/平方公里。

 

可见,《人口危局》第1章引用的维基百科的人口密度数据是准确的。顺便说一下: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间的人口数量有所不同,所以人口密度数据也有所不同。举例来说,2005年,中国人口数量是13亿,人口密度为135.4/平方公里,而2012年年底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到13.54亿,所以人口密度也相应提高到141/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