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制结构”的代价——杨柳君体悟德鲁克之一百二十四


 

     作者:@杨柳君上海

 

 

在企业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看起来像是表象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从结构入手,从根源上分析、解决,那么这个看似被我们“解决”了的问题会以另外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这便造成了一个现状:企业里不少的管理者更多充当的是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出现了火苗就扑向哪里灭火,等气喘吁吁的将这团火灭了,另外一团新的火又蔓延开来,如此循环反复。结果便是大家每天都很忙,却对企业整体的绩效影响不大。不少的组织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内部协调、沟通,大家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了错误的事项上。

 

 

但你说人们都非常乐意这样吗?人们不希望更高效的工作吗?

显然不是!

很多时候管理者们也是身不由己,因为有太多的状况不是他们力所能及能改变的,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在现行条件下尽可能将问题消灭,至少是看起来像“消灭”了。

 

 

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沟通、协调,人越多,人们花在沟通、协调上的时间也会更多,不少的组织就是这样被大量低效、无意义的内部沟通拖的迈不开成长的步伐。

于是我们认为,内部沟通、协调这么困难,一定是大家的沟通技巧不够好。

因此,我们开始研究心理学,分析人的个性,将人划分为几个种类,然后大家根据不同人的个性来做相应的沟通。

这么做有没有必要呢?起不起作用呢?

当然有必要,当然起作用。

 

 

但问题同时也显现出来:作为个人,准确的对人做不同的个性划分,并熟练的根据不同个性的人的特质运用不同的沟通技巧当然很好,这些专业的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看清自己,看清他人,这样在与他人沟通时自然更精准。

但是不是这样就足够了呢?作为个人我们学习了心理学,掌握了应对不同性格的人的沟通技巧,但在一个组织里,在团队中,掌握了这些技巧大家便能无障碍的沟通配合了吗?

 

 

    很显然,事情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

    为什么没有那么简单呢?因为组织的问题绝非用点线的方案就能解决的,我们须以结构化的方式来分析,来解决。

 

 

    我们来看看德鲁克列举的,企业里的几种常见状况:

1、人们 “往往先天地会强调‘不要对其他职能部门或专业技能的工作表现出不恰当的好奇心’,即强调狭隘的部门化。

2、“在组织中常常容易对决策产生误解,而且决策在组织中的实施也不理想。人们往往以‘谁是正确的’而不是以‘什么是正确的’这种观点来看待各种决策。”

3、“员工日益成为专业工人,并越来越倾向于关心自己所精通的、狭窄的专业领域。”

4、“每一位管理人员都有要做好工作的愿望,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其代价就是渴望扩大每个职能的地位。”

5、“每一个职能部门的经理都认为他自己所在的那个职能部门是最重要的,这就导致了高度重视技能和专业标准。”

6、“击败内部的‘可恶敌人’,成为一种比使企业兴盛更加令人兴奋的胜利。”

7、员工认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就是捍卫其所在的职能部门,使自己的部门免受其他职能部门的侵犯,使它‘不至于受到排挤。’”

8、“只要组织一达到中等规模或复杂程度,就会产生‘摩擦’,并很快变成充满误会、派系、独立王国和建立起柏林墙的一种组织。”

 

 

以上这些状况您觉得熟悉吗?在您的企业里出现了吗?

上面这些状况,我们仅仅要求员工提高“个人素质”,苦口婆心的劝导员工要有“大局观”,再指导员工学习学习人的个性划分,要求他们根据人的不同个性应对不同的沟通技巧,这就能解决了吗?

恐怕很难!

 

 

为什么呢?

因为产生上面这些状况的根源来自于组织的结构,结构的问题不是用点线的技术的解决方案能解决的,最多不过是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和谐,暂时的和谐也是因为双方利益冲突不大,当利益冲突足够大的时候,人们便会撕下表面和善的面具,问题便也随之凸显出来。

于是,一个状况一个状况的出现,此方的问题刚刚消弭,那边又生起新的事端……

 

 

出现上面这些状况,本源其实并不是沟通技巧的问题,而是“职能制组织”的代价。

德鲁克谈到,“任何一种组织都必须应用一种或两种工作和任务的组织设计原则,即职能制结构和团队结构。”

“职能制组织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具有清晰性。每个人都有一个‘据点’,每个人都了解他自己的工作。它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一种组织。”

 

 

但“职能制组织”的问题就在于,“在小型的职能制组织中,沟通是相当良好的。但是,只要职能制组织一达到中等规模,沟通就不行了。”

“在人员的培养、准备和考验方面,职能制组织也很差。职能制组织必然会促使员工主要关注知识和相关能力的获取,但是,职能制中的专业人员在视野、技能及忠诚方面可能却比较狭窄。”

“而且,职能制组织往往使人不适于从事管理工作,这是由于它主要强调的是职能技巧而不是成果和绩效。事实上,一个组织单位在职能方面的技术程度越高,则它越不重视管理,越是难于把人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经理人员。”

 

 

“职能制组织”的清晰性和稳定性的代价是:“每个人,包括高层职能人员,都很难理解整体的任务并把自己的工作同其联系起来。”

 

 

所以,错误此时已不在员工或管理者个人,而在于“对职能制组织的应用已经超出了它所能适应的规模和复杂程度。”

 

 

 

 

 

 

 

 

作者:@杨柳君上海

 

 

杨柳君是谁

一个在路上的创业者,热爱生活,热爱分享,倡导身心平衡的生活方式。理性与感性并存。

杨柳君有多年的创业经历,现为某创业公司负责人,高级合伙人。

杨柳君在此定期奉上原创文章,欢迎您的关注!

 

欢迎订阅杨柳君微信公众号

微信搜索公众帐号杨柳君或者yangliuj021

/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

 

杨柳君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若转载敬请注明作者与出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