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与技术


人们常论西方科学在文艺复兴以来形成了完备的体系,而中国一直深受工匠思想的影响,渐渐落后于西方。科技突飞猛进则意味着技术在贬值,无论从它创造的财富来看还是科技发展使得技术传播变得如此之快来看都印证了这一点。技术可以复制,虽然改进速度以发起者领先,但推广使之变得不那么重要。

从事技术工作特别是现在的信息技术工作,从经济意义上讲是在赚取租值,但以时间作为收入衡量的委托量并不会改变这一点。租值的大小是由市场决定的,而且技术具有的共享特性也使它存在租值消散。所以,这不由得影响了此种职业的稳定性。

若新技术应用的领域适当,则会引发相当大的改变并获得可观的收益,并使得此领域发生巨变,改变此领域技术工作者的经济面貌,使得他们的边际收益大为增加。因为生产方式的变革,在产权、竞争等约束条件下,从业者可以赚取可观的利润。但利润的大小不唯以技术为论,重要的是技术应用的方式和领域。

身有一技之长的,掌握一门技术的投资属于历史,获取收益的成本要向前看,这也契合技术使用的特性,掌握技术并非就意味着会有收益,必须寻求解决新的问题作为出租的机会。但若工作均在意当下的收益是不能长久的,因为现在决定将来,亦即将来的收益是当下付出的折现或者利息。

技术不能由现在决定它将来的价值,它只能决定所应用领域将来的价值。技术上的改进加大了其中的沉没成本,旧技术淘汰得越多越快,则此成本就越大。而技术上的持续创新也因应此故,它淘汰过去的才占有现在,正如社会上不断时兴新的产品。由此,技术现在的价值由将来折现出来但在那时已经被替换。

但应用技术的生产厂商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依旧存在租值,overhead成本比如声誉、市场占有率、产品成熟度等也存在市场,则产品的设计可以随机应变,推陈出新,其间的技术间或有改变,但未有创意改变的迅捷,创意是针对还未存在的产品,技术因应产品的推出而来,所以,创意是技术应用的基础。

不过,技术在产品生产过程中从来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是技术工作者不能由现在体现未来的价值,未来或会实现技术的更新换代,但创意的产品已有市场。也因此之故,各个产业可以兴盛不衰,技术的价值转移至时兴的产品当中。附加于产品之上的均为工具化的,“硬件”如何均会成为过去,“软件”才主导将来。郎咸平曾经提出产业链阴谋,其实也不能看做阴谋,而是通过产业转移,使得各地保留价值最易溢出、摒弃价值最易沉没的环节。

中国的专利多数沉没,虽然它也保障了发明人的权利,但应用于市场的实属极少数。专利并非市场,也并不是任何专利领域都会存在竞争。它的存在其实是在创造边际价值的可能,收费似乎与知识作为公用品相矛盾,但是有价才会有市场,有价才能应用于适当的场景当中。作为公用品的犹如一池死水,人们对此可能视而不见,而正是由于专利的存在让公用品的知识得以传播。总之,专利产品即利用专利生产的产品并非附加了专利的价值,在其中它所发挥的效用仅对市场而来,对消费者而言无所谓专利与否,但对生产者而言则必须遵循专利保护。当然,专利是少数,才不致于影响知识公用品的本质。

专利中到底是技术还是创意含量高呢?创意是针对尚未出现的产品,专利亦应如此。但却需要相应的技术才能将产品化为现实,技术的租值也就体现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