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官也能享官员待遇”就是公平吗?


 “不当官也能享官员待遇”就是公平吗?

-----一个朋友借深改组《县级以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将并行》话题而提出的问题!

汪华斌

昨天碰到一位朋友,他说今后基层公务员哪怕不当官也能享受官员待遇了;这应该是解决绝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原来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了6个文件,即包括《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吸引人的主要精神就是公务员的晋升,因为“不当官也能享官员待遇”。说这是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是为基层公务员办好事、办实事;一定要把好事办好。

原来改革开放后我们社会普遍实行了‘官本位’,所以等级制度是我们改革开放后的普遍现象;因为改革后的待遇与福利全部与等级挂钩。我国现行的行政级别体系按照5级划分:即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而各级又同时分为正副职。乡科级以下还有两个级别:即科员级、办事员级。按照我国实际划分的方式:县以下机关最高级别是县处级,对应的是县委书记、县长;县级各委办局,比如县发改委、县民政局的领导,虽然称为局长,但实际为乡科级。也正因为如此,当官的就能享受对应的福利待遇;而如果同样年限参加工作的人,仅仅因为官位差别就可能是天地差别的待遇与福利。这也是今天的中国人为何千方百计要当官的原因,因为待遇与福利完全与官位挂钩了。如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待遇与福利基本上是本人工作年限的结果,也正因为如此,当年我的工资就高于我单位负责人的工资;谁知后来改革工资与官本位挂钩,结果一夜之间这负责人的工资成为了我的三倍;再后来改革成年薪制,他的工资竟然是我的万倍;这就是我们的改革。在这样的政策鼓励下,我们社会全民都争先恐后地去跑官要官;因为这可是天上人间的差别呀。

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的改革一直在待遇上徘徊;如官员的待遇与福利上去后,然后再解决一些退下来的官员待遇;如我们社会早就设立了副部、正厅、副厅等级别的调研员,这些人即使退下来也能享受原来的官本位待遇。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的高层一直很稳定;因为官本位的待遇早就对应了。然而县乡这里的待遇并没有对应,这也是我们现在县乡副职越来越多的原因;因为一些退下来的官没有待遇就闹矛盾,从而使一些地方的编制越来越大;目的就是稳定官心。当然还有就是提拔竞争越来越激烈,因为同等关系下的并列情况比比皆是;所以现在领导提拔下属也很为难。如按照《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规定:晋升科员职务,应当任办事员3年以上;晋升乡科级副职领导职务的,应当担任科员级职务3年以上。以一名分配到乡镇、从办事员做起的大学毕业生为例,干3年后,有资格升到科员;做满3年科员,有资格升到副科长。此后,如果仕途顺利,才有机会升到正科、副处、正处等其他行政职务。而现在能到基层的大学生可都不是平民百姓,因为绝大部分都是有后台关系的人;正因为如此,提拔谁都有可能得罪后台。在我们这个官本位的社会,得罪任何后台的官都可能会给自己造成麻烦;这也是很多基层领导特别欢迎这个文件的原因,起码不会得罪后台的关系吧。

是啊!虽然现行体制职务与待遇挂钩,以职定级、以职定薪;“公务员如果想提高待遇水平,只有职务晋升也就是升官这一条通道。这就导致了很多矛盾和问题”。“职务与职级并行,就相当于给公务员增加了一条晋升通道。可以不当官,但也能享受到官员待遇。简单来说,就是在职务与待遇挂钩的基础上,职级也跟待遇挂钩。公务员只要工作能力、工作表现合乎要求,就能不断提高职级”。公务员序列职务除了领导职务,还有非领导职务。具体到县以下机关,共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调研员、调研员。乡科级副职与副主任科员对应,科级正职与主任科员对应,调研员、副调研员与处级、副处级对应。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后,“非领导职务”仍会保留;从而使这些人“跟领导职务相同”,所以待遇与福利将能得到大幅度提高。

可这项政策仅限体制内的公务员,它能包含体制外的所有人吗?体制外的人能获得副部级待遇与福利吗?要知道中国社会的绝大多数人是在体制外而不是体制内,这体制外绝大多数人的不公又用什么去保证呢?这恐怕是全国所有体制外人的共同呼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