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一切代价维护正面形象,不能出现负面报道,不管这些报道是真实的,还是不真实的”“这也是潜规则,是集体行为,上下都这么干”(刘冬语)——最新爆出21世纪网靠报喜不报忧牟利的新闻,你怎么听怎么耳熟能详:删帖、屏蔽负面信息、收的钱却不止五毛······。传媒的隐恶扬善,经济报道如此,政治与社会报道呢?传媒企业如此,主管传媒的政府呢?
没错,上梁不正下梁歪,无须追问。21世纪网的犯案,不过是中国传媒界染上隐恶扬善毒瘾的一个样本罢了。我们为什么一直把假药、假货、假食品、假工程之类市场丑闻,跟假新闻,假政绩,假案,假选举之类政治丑闻一视同仁,看成是一路货呢?因为我们深知,道德良知的丧失,是个由上而下,无远弗届的的传递过程。
有政府的GDP主义,就有民众的拜金主义,是不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有官员的贪腐成风,就有商人的投机成风,是不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官员能编造谎言,隐瞒矿难人数;幼儿园老师就能编造谎言,把意外死亡的孩子偷偷埋掉,是不是有样学样?媒体能报喜不报忧,有大不说小,一步一个谎地误导受众;商家就能有好不说坏,一步一个套地化妆上市套钱,是不是你做初一,他做十五?
像是吸毒成瘾似的,隐恶扬善地报喜不报忧,已经成了国内媒体最经济、最安全、性价比最高的生存之道。然而正如托马斯·潘恩所言:“一个人,如果极力宣扬他自己都不信的东西,那他就是做好了干任何坏事的准备。”为什么?因为“智者不怕友善的指责,却应当警惕邪恶的掌声”——整天靠自我表扬、自我夸耀把脓疮吹得“红肿之处,艳若桃李;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不正是一个社会饮鸩止渴在嗜毒自杀吗?
如今,已没有人敢质疑正面宣传为主,应当成为舆论宣传的原则了;也没人质疑好人好事应当大张旗鼓地宣传。每天被铺天盖地的歌功颂德包围着,已经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才是大恶”——当我们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习惯了隐恶扬善之后,你猛然看到“善欲人见,不是真善(原注:怙名钓誉,非出真心),恶恐人知(原注:惟恐人觉),才是大恶(《朱子治家格言》)”的古人警言时,是否有被敲了一棒子的震撼?
政府不但不应当营造歌功颂德的舆论氛围,反倒应当鼓励批评监督才对,不是吗?谁都知道,西方国家根本没有什么以监督批评为主的宣传方针,但他们的新闻舆论的确是以揭露批评为主的。从公务开支的明细,到国防开支的明细,从高官、高管的年薪收入。到其配偶子女的财产收入,从公共财政的收支明细,到公共决策的辩论过程,凡是应当让公众知情、参与并监督的公共事务,媒体有了揭露、批评的权利,民众才会有知情权与监督权,不是吗?
对此,你早该恍然大悟了:原来嫉恶如仇,才是兴利除弊的利器,而报喜不报忧的隐恶扬善,正是藏污纳垢的渊薮!大概你还能进而有悟:原来以监督批评为主的西方社会,反倒能够歌舞升平;而以歌功颂德为主的中国社会,为什么总也不太平?悟来悟去,你也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良药苦口,能刺激人清醒;美言的蜜果,只能麻醉中国人的良知;直面事实,鼓励说真话,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呀!
不错,屏蔽信息是人类智慧的敌人;但虚伪与欺瞒,却是人类良知的更大敌人。为什么?因为不诚实比无知更可怕。当媒体的独立、个性与批评、创意统统缴械投降之后,剩下的唯上是从,无奈屈从,跪着做人,不总令中国人陷入“动物性屈从”与“集体性蠢行”(罗素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