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为何不看好中俄结盟?
——中俄结盟的利益纠结与西方心态的扑捉迷离
现在,普京似乎在孤军奋战西方的石油与货币战争。俄罗斯经济的一个软肋就是国家财政对油气资源出口依存度太高。目前,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打的就是石油牌。美国通过开采页岩层油气,操控国际油价,使其一路下跌,痛击俄罗斯经济命脉。另外,美国还在做空俄罗斯卢布,加速外资撤离,催生俄罗斯债务崩盘。普京的应对是:动用大量外汇储备,稳定卢布汇率;派出空军混成机群,飞临欧洲诸国空域威慑。
作为发誓与俄罗斯背靠背支持的中国,则在低价位囤积石油储备和加快苏—35购买进程。
中国用自己的石油、军机需求挽救俄罗斯的经济崩盘。
对于西方制裁下的中俄合作,这在国内是有不同的声音的。有的因领土割让上的历史纠结,而把重振俄罗斯雄风的普京看做中国的最大威胁;有的因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上的居心叵测和政治颠覆,而鼓呼中俄结盟。
夹在西方和俄罗斯之间,中国应怎么办?
从意识形态的斗争上看,中国的心腹之患不是与俄罗斯领土上的历史纠结,而是西方的颜色革命。因为它觊觎的是改变中国政权的颜色。
中俄两国的背靠背关系是超越意识形态的,上合组织是它们的合作平台。
乌克兰危机加速了中俄之间的相互靠近与战略合作。从巴西金砖峰会到中国力推亚投行筹建,中俄结盟架构出的庞大政治经济金融版图不能不令西方恐惧与担忧。
透过10月31日西班牙欧亚政治评论网的报道,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西方的一些扑捉迷离的复杂心态。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看这个欧亚政治网的评论吧。
显而易见,中俄只要联盟起来,就会使世界上规模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军队并肩对敌,并把中国13亿人口的动态经济和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互助互依起来。而且,一旦中俄形成联盟,就会覆盖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两国就能够成为欧洲、中亚、东亚、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地区参与者,并能够对中东地区产生更大影响。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与西方有着不同价值观念,且与美国利益冲突的新世界集团,进而导致新一轮全球影响力的争夺竞赛。
毫无疑问,西方的这些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现实的背景。从战略层面上来看,中俄联盟的崛起是合乎逻辑的。北京和莫斯科与华盛顿的关系都日趋紧张,这两个国家也没有其他可以结盟的大国。双方都反对美国介入他国内政,并寻求以多极世界取代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从战术层面上来看,上个月有许多迹象证明了中俄两国关系的密切,其中包括在今年5月签署了一份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同。
在中俄是否结盟上,普京曾多次婉拒公开、条约的形式。而习近平的外交强势及其中国对上海合作、金砖银行、亚投行等国际性组织的主导,这也给西方猜测中俄能否结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中俄结盟,对西方的全球扩张是一堵大墙,一道铁幕,一场噩梦。西方无论如何也不想接受这个现实。
除了这种悲观的情绪之外,西方世界也有着一些乐观的估计,这种估计研判中俄结盟可能受阻四大因素。
首先,中俄联盟会与西方发生重大对峙,而中国和俄罗斯都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这种对抗的长期成本将是巨大的。对于中国而言,其与美国之间至关重要的经济关系会受到打击,还将面临大规模的资本外溢、外国直接投资大幅减少的问题,对行业发展而言必不可少的技术进口也会遭到禁止。这些后果会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进而破坏中国的政治及社会稳定。与美国的冲突也会促使华盛顿试图在亚洲平衡甚至遏制北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将加强其在中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并与中国的对手在南海及东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结盟。最有可能的是,美国还将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并支持中国内部的不同意见者。
俄罗斯经济已经严重受到乌克兰危机的影响。对于莫斯科财政而言更加糟糕的是,欧洲可能发起共同努力,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排挤“南流”(South Stream)天然气管道等俄罗斯能源项目。与西方对抗的其他后果包括促使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莫斯科非常担心这一点。与华盛顿之间的武器竞赛会让俄罗斯付出毁灭性代价。
简而言之,中俄联盟的成本将会很高,除非绝对有必要,否则莫斯科和北京都不会愿意承担这种代价。
其二,在目前这个阶段,中俄联盟不会给中国带来最大利益。中俄联盟对中国的好处不及该联盟给俄罗斯带来的好处,因为中国很强大,能够轻而易举的与美国抗衡。然而,对中国而言,为对抗西方国家付出的代价要更大,因为北京与西方国家有着更加密切的经济关系。与俄罗斯结盟也将迫使中国政府放弃其长期以来一直奉行、而且行之有效的“合作与竞争共存”的政策,代之以代价昂贵的对抗关系。
其三,中俄关系中充满了不信任和利益冲突。可以预见的是,实力较弱的俄罗斯更加不信任中国,因为其必须面临着中国在其东部边境崛起的情况。很多俄罗斯观察家担心,俄罗斯会逐渐沦为中国的经济附庸国,变成一个欠发达的自然资源来源。对他们来说,与中国结盟会让俄罗斯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北京,开放俄罗斯远东地区逐渐被中国吸收的大门。北京也不信任俄罗斯,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中心论”国家,与西方国家间的关系复杂,可能会为了与欧洲之间的关系出卖中国。中俄两国复杂的历史关系,以及双方围绕各种能源项目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讨价还价的事实,也令两国相互猜忌。除了不信任,两国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存在利益冲突。俄罗斯担心中国在中亚日益增长的经济及政治影响力,努力平衡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力,防止组织成为一个由中国主导的经济共同体。这种努力与北京为强化与中亚国家之间经济合作而推行的“西部大开发”和“新丝绸之路”政策背道而驰。俄罗斯军售是两国关系紧张的另一个紧张点。莫斯科对越南等竞争对手出口武器,而且不愿意对中国出口最现代化的防务系统,都令中国感到不满,而俄罗斯则担心中国会“盗窃”其最先进的武器系统。自然,所有这些利益冲突都会暂时减轻,因为面临西方国家在武器出口等方面的制裁,俄罗斯需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最后,中俄两国关系中不满足结盟所需必要条件,至少是不足以满足结盟所需必要条件。结盟需要三个先决条件:一种严重的威胁,对未来国际秩序的共同愿景,以及重叠利益的优势。就目前而言,双方虽然都认为美国和伊斯兰极端主义是威胁,但其中任何一种威胁都不足以成为中俄结盟的粘合剂。尽管中国和俄罗斯寻求建立一个多极世界,但两国的目标是不同的。中国可能打算在建立一种地区及国际秩序,以保障中国的利益,为其提供塑造国际政治及经济体系的制度手段。这种目标对于俄罗斯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俄罗斯寻求建立一种能够限制中国力量的更加平衡的国际秩序。最后,中国和俄罗斯的关键利益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使得结盟很难操作。到了最后,中国可能不会冒险因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与美国对抗,而俄罗斯则不可能为了台湾或南海问题牺牲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
总而言之,在当前环境下,中俄不可能会联盟。从互不信任到与西方对峙的风险,从缺少结盟先决条件,再到北京与莫斯科对结盟的不感兴趣,很多因素导致中俄不可能会结盟。不过,即便中俄两国不结盟,双方友好关系也是重要的,因为这影响着全球力量平衡,而且也是中俄形成联盟的基础。但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俄罗斯、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微妙的时期。
2014年11月2日论道书斋 胡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