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集团:创建品牌三术(三)
3、重金投入的“奥运营销”
为了让三星品牌变得家喻户晓,成为世界顶级品牌,三星集团不惜重金投入,进行气势磅礴“奥运营销”。其实质是将传统的货币资本转化为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资本。
国际奥委会(IOC) 在遴选企业赞助商时非常挑剔,因为TOP计划(TheOlympicPlan,全球赞助商计划)是一个只授予那些国际型企业的顶级赞助商计划:除了企业及其产品具有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高尚品质和良好形象,拥有充足的全球性资源的跨国公司外,还要求企业能协助推行国际奥委会的营销计划。同时规定在同一行业中只能挑选一家企业。据悉,每期只有10家~12家国际一流企业可以作为世界范围的奥运会赞助商。奥运会赞助商借助冠名、赞助等手段,通过所赞助的体育活动来推广自己的品牌。大众对于体育赞助和明星推广这两大市场技术的认同率也很高。“奥运营销”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必争的战场。但是,这样一个能帮助企业迅速扬名的TOP计划,价格极其昂贵,资金投入巨大。早在1984年,还没有推出TOP计划时,企业赞助奥运会的门槛最低不得少于400万美元,到了1997-2000年,TOP计划的11个成员赞助费涨到平均4000万美元,后来从2001-2004年为第五期TOP计划,价格更是涨到了5500万美元。2005-2008年奥运周期的TOP第六期,人们预计赞助额会突破6000万美元。不仅如此,据说赞助TOP计划的同时,企业还要准备二三倍于赞助费的资金用于宣传自身的奥林匹克形象。
1997年第四期TOP三星电子要进入时,却在三星集团的上层发生了激烈的争议。有人害怕操作风险太大,计划庞杂,价格昂贵,唯恐得不偿失。李健熙极力主张争取这个赞助机会,三星品牌通往世界顶级品牌,TOP是惟一的一条路,所以不应怕风险,而要拿出深入虎穴的决心来。事实证明了这个策略的正确性。经过悉尼奥运会的周密营销部署和频繁亮相,三星的品牌好感度一次次地得到了提升,同时三星作为“年轻、流行、时尚数字先锋”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得到了进一步加强。2002年10月23日,国际奥委会(IOC)宣布,三星电子正式签约赞助2006年第二十届都灵冬季奥运会和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从而再次延续其全球奥林匹克赞助商的身份,使三星赫然跻身于世界一流品牌的行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