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孔子颂·为政篇(1)
少怀大志家道衰,
礼崩乐坏逢乱世。
废寝忘食(2)学以思,
救世热枕因遭际。
游历万国宣德政,
弦歌不绝唱道义(3)。
三军虽可夺其帅,
匹夫不可夺其志(4)!
志于道兮据于德,
依于仁兮游于艺(5)。
立于礼兮成于乐(6),
文行忠信(7)兴于诗(8)。
怪力乱神子不语(9),
意必固我应绝四(10)。
天下无道说仁义,
天下有道应出仕(11)!
为政以德如北辰,
众星感恩自来奔(12)。
清刚无邪上下亲,
一正正他千万根(13)!
人格独立勤打磨,
天命强大和谐尊。
杞人多忧惧西化,
大同东西笑天崩(14)!
笑天崩兮善培风(15),
子产四论宜为听:
养民也惠使民义,
民心岂会有不平?
事上也敬行已恭(16),
返古开新知与行。
三讲四育五人伦,
修心修身修人生!
义以为质礼以行,
逊以出之信以诚(17)。
群而不党求诸已,
公私分明矜不争(18)。
不以人恶废其言,
不以言善举斯人(19)。
且忍诸恶为大谋,
弘道济世须大能!
身正不令令即行,
身邪有令令不从(20)。
举国官民皆向正,
慨当以慷且从容!
父偷子证自古风,
我党代代有直躬(21)!
欲领全球一体势,
青春热血铸大同!
注释:
(1) 为孔子在政治方面的贡献作颂。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南),儒教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2)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转自《中国儒教史话》23页,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
(3) 指孔子师徒被困于陈蔡之野,断粮七日,从者皆病,无人能站,唯孔子仍讲诵经书,弦歌不绝。(同上)
(4)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篇第九》)
(5)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修养游娱于六艺。”
(6) (8)“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篇第八》)“孔子说:感兴于诗,坚持于礼,完成于乐(音乐)”。
(7)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篇第七》)“孔子对学生进行四个方面的教育:文化、实践、忠诚、守信”。
(9)“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篇第七》)
(10)“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篇第九》)“孔子不犯以下四病,做到:不凭空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已见,不唯我独从。”
(11)语意见《论语·泰伯篇第八》:“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或隐或仕,视不同的政治环境而定。
(1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国,就像北极星处于一定之所,其他星都围绕着它。”以德治国,确能如此,功莫大焉。
(1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政字即正。您(统治者)带头端正自己,谁还敢不正?”
(14)用“杞人忧天”之典,喻“中国西化”之不可能,于此不必忧虑。“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篇第九》)
(15)“培风”,凭借风力,典出《庄子·逍遥游》。本诗从“善于凭借风力”引意为善于听从孔子所论的“子产四德”。
(16)“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篇第五》)这是对从政之人的品行要求。“孔子论子产,认为他有四种君子之德:处世谦恭,敬侍
(17)“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孔子说:君子做事应以正义为本,依礼而行,用谦逊之辞说出,以诚实的态度完成。”
(1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意思是“君子自重但并不爱好争执,合群而不结党营私。”“君子依靠自己,小人依靠别人。”
(19)“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同上)“孔子说:君子不会因为一个人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会因为不喜欢这个人而废弃这个人所说的正确的话。”
(2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孔子说:“统治者只要自己行为端正,不发布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自己行为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
(21)“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同上)“叶公告诉孔子说:我们那里有个正直的人,父亲偷了羊,作为儿子的他便告发。”(直躬,即直身而行,引为正直。党,乡党,引为那里。)诗中用此典,意在言明:罚不避亲、公正廉明——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应当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