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在福州船政局的水师服役
严孝潜
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的学生经过两次航海训练,胜任驾驶轮船的已有十余人,他们卒业后,按学堂章程规定“各子弟学成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被分别派往各新造的轮船上,独当一面。当时张成被派往“海东云”号任管驾(即舰长),吕翰被派往“长胜”号任管驾。(黄德晖:《船政之光》第62页)
1873年12月26日(十一月初七)船政大臣沈葆桢奏请选派福州船政前后学堂已卒业学生分赴英、法两国学习驾驶制造。
沈葆桢奏称:“欲日起而有功,在循序而渐近,将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庄岳之间。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后学堂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抵者,仍赴英国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则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473页)
此事后因日本侵略台湾事件的干扰,而搁置。
1874年上半年,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实践科卒业后,被分派到“扬武”号战舰服役,任“导航员”,随“扬武”号军舰,到过上海,句留月余。
严复于1909年4月12日在上海重游龙华寺时,曾作《闰二月二十二日游龙华寺》七律二首,诗中有“三十五年弹指过,清波无恙照华颠。”之诗句,并自注:“余于同治甲戌,乘扬武军舰至此句留月余。”(《严复集》第二册第375页)
严复在1873年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实践科卒业后,一说是改派到“扬武”号战舰继续实习,但在1877年8月8日英国外交部致送给其海军部的中国留学生一览表中,对严复的介绍是“严宗光,现年23周岁,在福州船政学堂肄业五年,在练习船上实习并服役六年,曾任练习船航海军官,中国水师都司。曾任船政学堂教练船总教习之英国皇家海军上校德勒塞评论其为“非常机敏的军官和导航员”。
严复是在1871年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理论科,1973年卒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实践科,按学堂章程规定,毕业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所以应当是被派到“扬武”号战舰服役,而非改派到“扬武”号战舰继续实习。
1874年6月14日(五月初一),严复随沈葆桢前往台湾,并受命调查日本侵犯台湾事起原委并勘察了台湾背旂、萊苏澳等港口。
1875年1月30日(十二月二十三),沈葆桢率舰船由台湾回福州。严复等人亦全都回到福州。
1875年3目7日(正月三十),沈葆桢派前学堂卒业学生魏瀚、陈兆翱、陈季同,后学堂卒业学生刘步蟾、林泰曾随日意格赴欧洲购置船厂机器时,随同出洋游历。(《船政奏议汇编》卷十二)
他们到欧洲后,魏瀚、陈兆翱、陈季同三人在法国学习,刘步蟾、林泰曾入英国高士登学堂学习驾驶,后又上英国军舰实习。1876年底,刘步蟾、林泰曾、陈季同三人回国,魏瀚、陈兆翱仍继续留法学习。
1875年3月24日(二月十七),沈葆桢奏请改“扬武”号战舰为练习船,以记名水师提督蔡国祥为督练,重新聘英国水师总兵德勒塞为总教习。(《清末海军史料》第198页)
. 这次将“扬武”号战舰改为练习船,并重新聘请德勒塞为总教习,目的是按排第二届后学堂学生萨镇冰、林颖启等学生上船练习,以完成航行实践科目的学习,因为他们已在1872年完成后学堂航行理论科目的学习,1874年,因日本侵略台湾,沈葆桢率“杨武”号等船舰去台湾御敌,至1875年1月才回到马尾。为了按排第二届后学堂学生上船练习,以完成航行实践科目的学习,所以沈葆桢做了如此按排。
1875年5月30日(四月二十六),清政府命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1875年6月
1875年6月16日至21日(五月十三至十八),“扬武”号总教习德勒塞、帆教习阇顺先后抵达马尾。(《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624页)
1875年9月
1875年9月30日(九月初二),日意格派帮办斯恭塞格会同蔡国祥、德勒塞等驾驶改造后的“扬武”号练习船出海试航。
船政后学堂第二、三届学生萨镇冰、林颖启等登船见习。严复等继续在 “扬武”号服役。试航在10月3日返回马尾。(《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624页)
1875年11月
1875年11月,严复随“扬武”号北上巡历黄海,并准备顺历东洋海口。(《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624页)
1876年2月4目(正月初十),严复随“扬武”号由煙台前往日本访问。
当时日本也正在发展海军,“扬武”号的到来引起了日本各界的关注。“扬武”号初至日本洋面,日本人颇为艳羡;随后“扬武”号驶入内港,气势昂藏,让日本人骇异不己。这次访问大壮中华国威,西洋人也刮目相看。由西方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评纶说:“此班生童其精进正末可量,虽此行为中朝所仅有,而中外皆欢欣鼓舞而乐观厥成焉”。(《万国公报》第373卷)
严孝潜
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第一届的学生经过两次航海训练,胜任驾驶轮船的已有十余人,他们卒业后,按学堂章程规定“各子弟学成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被分别派往各新造的轮船上,独当一面。当时张成被派往“海东云”号任管驾(即舰长),吕翰被派往“长胜”号任管驾。(黄德晖:《船政之光》第62页)
1873年12月26日(十一月初七)船政大臣沈葆桢奏请选派福州船政前后学堂已卒业学生分赴英、法两国学习驾驶制造。
沈葆桢奏称:“欲日起而有功,在循序而渐近,将窥其精微之奥,宜置之庄岳之间。前学堂习法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柢者,仍赴法国深究其造船之方,及其推陈出新之理。后学堂习英国语言文字者也,当选其学生之天资颖异、学有根抵者,仍赴英国深究其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速则三年,迟则五年,必事半而功倍。”(《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473页)
此事后因日本侵略台湾事件的干扰,而搁置。
1874年上半年,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实践科卒业后,被分派到“扬武”号战舰服役,任“导航员”,随“扬武”号军舰,到过上海,句留月余。
严复于1909年4月12日在上海重游龙华寺时,曾作《闰二月二十二日游龙华寺》七律二首,诗中有“三十五年弹指过,清波无恙照华颠。”之诗句,并自注:“余于同治甲戌,乘扬武军舰至此句留月余。”(《严复集》第二册第375页)
严复在1873年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实践科卒业后,一说是改派到“扬武”号战舰继续实习,但在1877年8月8日英国外交部致送给其海军部的中国留学生一览表中,对严复的介绍是“严宗光,现年23周岁,在福州船政学堂肄业五年,在练习船上实习并服役六年,曾任练习船航海军官,中国水师都司。曾任船政学堂教练船总教习之英国皇家海军上校德勒塞评论其为“非常机敏的军官和导航员”。
严复是在1871年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理论科,1973年卒业于马尾船政学堂后学堂航行实践科,按学堂章程规定,毕业后“准以水师员弁擢用”,所以应当是被派到“扬武”号战舰服役,而非改派到“扬武”号战舰继续实习。
1874年6月14日(五月初一),严复随沈葆桢前往台湾,并受命调查日本侵犯台湾事起原委并勘察了台湾背旂、萊苏澳等港口。
1875年1月30日(十二月二十三),沈葆桢率舰船由台湾回福州。严复等人亦全都回到福州。
1875年3目7日(正月三十),沈葆桢派前学堂卒业学生魏瀚、陈兆翱、陈季同,后学堂卒业学生刘步蟾、林泰曾随日意格赴欧洲购置船厂机器时,随同出洋游历。(《船政奏议汇编》卷十二)
他们到欧洲后,魏瀚、陈兆翱、陈季同三人在法国学习,刘步蟾、林泰曾入英国高士登学堂学习驾驶,后又上英国军舰实习。1876年底,刘步蟾、林泰曾、陈季同三人回国,魏瀚、陈兆翱仍继续留法学习。
1875年3月24日(二月十七),沈葆桢奏请改“扬武”号战舰为练习船,以记名水师提督蔡国祥为督练,重新聘英国水师总兵德勒塞为总教习。(《清末海军史料》第198页)
. 这次将“扬武”号战舰改为练习船,并重新聘请德勒塞为总教习,目的是按排第二届后学堂学生萨镇冰、林颖启等学生上船练习,以完成航行实践科目的学习,因为他们已在1872年完成后学堂航行理论科目的学习,1874年,因日本侵略台湾,沈葆桢率“杨武”号等船舰去台湾御敌,至1875年1月才回到马尾。为了按排第二届后学堂学生上船练习,以完成航行实践科目的学习,所以沈葆桢做了如此按排。
1875年5月30日(四月二十六),清政府命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
1875年6月
1875年6月16日至21日(五月十三至十八),“扬武”号总教习德勒塞、帆教习阇顺先后抵达马尾。(《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624页)
1875年9月
1875年9月30日(九月初二),日意格派帮办斯恭塞格会同蔡国祥、德勒塞等驾驶改造后的“扬武”号练习船出海试航。
船政后学堂第二、三届学生萨镇冰、林颖启等登船见习。严复等继续在 “扬武”号服役。试航在10月3日返回马尾。(《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624页)
1875年11月
1875年11月,严复随“扬武”号北上巡历黄海,并准备顺历东洋海口。(《海防档》乙《福州船厂》二,第624页)
1876年2月4目(正月初十),严复随“扬武”号由煙台前往日本访问。
当时日本也正在发展海军,“扬武”号的到来引起了日本各界的关注。“扬武”号初至日本洋面,日本人颇为艳羡;随后“扬武”号驶入内港,气势昂藏,让日本人骇异不己。这次访问大壮中华国威,西洋人也刮目相看。由西方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评纶说:“此班生童其精进正末可量,虽此行为中朝所仅有,而中外皆欢欣鼓舞而乐观厥成焉”。(《万国公报》第37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