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旅游综合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


 培育乡村旅游综合体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

/袁成达

随着旅游大时代的来临,国家对发展旅游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旅游消费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消费方式也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回归自然、体验田园和愉悦精神的生态乡村旅游产品倍受市场推崇,呈现出蓬勃生机和发展潜力。

而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为抓手,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大力培育生态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一批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同时,也为繁荣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首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三农问题首先是农业问题的解决。不管是以前的新农村建设,还是现在的新农村社区发展,都把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当作首要问题,这样的做法只能是缘木求鱼,得不偿失。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解决的是农业产业问题,以农业为基础,三产联动的产业发展是三农问题解决的前提。以往的新农村建设是城镇化在乡村的延伸,一幢幢新楼房拔地而起,一户户人家打工而去,盖了房,背了债,外出打工挣钱还债,已经成为农村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重外表粉饰,轻内在产业发展的错误做法,只能进一步加剧农村经济的萧条和农民经济的困顿。

基于“三农”问题现状,农业产业结构必须调整和转型,才能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农村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载体,乡村旅游将农村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潜在资源就地转化成旅游产品,就地形成旅游市场。同时推动农产品的直售、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开发,带动农家乐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商业、娱乐等相关要素产业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发展,带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使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传统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性经济转变,实现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快速跨越。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壮大发展,并形成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从而,改变单一的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传统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其次,有利于农业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得实惠。受市场化和环境污染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考验,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两大主题,以往那种粗放、单一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因此,探索一种适合农村发展的复合经济模式,刻不容缓。

我国的乡村旅游源于1980年代的乡村农家乐观光体验游,它把农事活动、乡村田园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村民居和聚落文化与现代旅游度假、休闲娱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从观光农业到休闲农业再到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的一个大跨越,乡村度假不再是一日游消费,而是持续性消费,其涵盖了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乡村田园旅游、乡村民俗休闲村落、乡村养生养老等,这些要素最后构成了一种度假业态多样化的结构。

培育乡村度假旅游产业,对乡村生态环境提出严格要求,促进了农民注重环境保护,乡村美化整治,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等,促使乡村在生产生活中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最终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复合经济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通过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业,茶叶、蔬菜种植、果园和家禽养殖业,使绿色农副产品直接走上旅馆餐桌,或者直接销售给游客,成为增加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渠道。同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农民增收得实惠。

三是有利于挖掘和传承乡村民俗文化价值,促进乡村文明建设。我国的乡村民间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各种特色鲜明的民间工艺。这些乡村文化经受着现代化发展的碰撞,逐渐消逝,有些已经几近失传。这些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民俗和工艺却能够满足城市居民的新奇的体验需求,深受乡村旅游市场欢迎,是发展乡村旅游所需的特色文化元素。

一些颇具乡土气息的文化内容可以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地域特色。通过在乡村旅游区开展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俗节目演艺,通过农耕文化展示,通过将各种特色鲜明的民间工艺品转化为旅游纪念品,也就充分挖掘了它们的经济价值,为这些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来自城市的居民和游客将城市先进的理念、生活方式和市场信息等带到了农村,并影响和改变着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渠道拓宽后,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经济条件逐渐改善,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文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带动农民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越来越宽裕。

进一步推动乡村逐步走向追求文明、要求进步、寻求发展的新气象。

探索乡村旅游是基于解决农村产业和社区发展的问题提出的,乡村旅游以特色村落为基础,集住宿、餐饮、休闲和观光四个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旅游综合体,而单家独户的农家乐是难以形成气候的。因此,乡村旅游复合经济模式的探索,需要政府扶持引导,企业投资运作,农户参与运营,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同时,结合新农村的社区发展,形成实现农民居住条件改善、生活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市民化进程,从而实现新农村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