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摩根大通的金融女皇


  在金融界有一些大鳄主宰着国家或者地区甚至全球经济命运,比如巴菲特和索罗斯。华尔街、金融界常说成是男人的天下,为此,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摩根大通银行的一个商品部主管布莉斯·马斯特斯,现誉称英国女银行家,是她主导发现了那个证券转换的魔力公式,让全世界的银行家为此陷入了如醉如痴的境地。伦敦《卫报》称她是“发明了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的女人”,而《新闻周刊》的说法是这些武器“放出了恶魔”,摧毁了金融系统,引发了全球无可避免的倒闭潮。最终的结果是银行在其资产负债表中隐藏了高达55兆亿美元的有毒资产。笔者略讲其中之传奇轶事。

  布莉斯·马斯特斯1969年3月在英国牛津出生,1991年斯被剑桥大学授予经济学文凭,该校曾有3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毕业后进入伦敦摩根银行任原材料交易员。1997年,她推动信用违约掉期产品走向市场。2004年,年仅35岁的她出任摩根大通银行首席财务官(CFO)。2006年,11月15日被任命为商品部门首脑,掌管全球所有商品市场业务。

  一、大力推广宣传信用衍生品炼制美元

  布莉斯·马斯特斯在1993-1994年积极投身信用衍生品的营销推广,研制信用衍生品系列产品。本意当然是为了让银行赚取更多利润,并借此绕开美国当时对银行、投行、保险等金融业务分业运营的监管体系及巴塞尔协议条款的约束。Jp摩根的团队相信自己的“发明”会让金融系统效益更加良好、运行更为平稳、发挥资产储备的价值。 我们可以从《摩根女投行家》一书看到1994-2007年间的这方面营销推广实录。布莉斯·马斯特斯1998年甚至还推出过一本宣传信用衍生品优越性的“黑皮书”,她本人更是多次向世界各国央行官员、投行及主权基金负责人介绍这项新产品。

  如同我们看到的,布莉斯·马斯特斯似乎已经注定要为银行家传递福祉,为狂热的交易员带来令人狂喜的好消息,让银行家置身于无限喜悦的海洋。多亏了这些“伟哥”金融家,让那些拥有大量资金的老客户展开欢颜,让那些年轻的新人不再止步不前。因为布莉斯·马斯特斯—向他们传授如何“点纸成金”的现代炼金师,已早早地投入到充满了数学公式和散发着新钞票的典型气味的熔炉中了。在整个银行业惊诧和怀疑的目光下,她用她的魔杖独自炼制了大约550亿美元。仅用了10年时间,布莉斯·马斯特斯贩卖给全世界的神奇公式如乘坐飞机旅行一般被普及了。她不仅了解了跨国公司的财务情况,还了解了普通人住房贷款的情况。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信用衍生品的理念和方案并不具备专利性,操作模式也无从保密,因而从jp摩根迅速蔓延到全球投行,这种新产品很快实现了全球扩张,但jp摩根改组而建立的摩根大通反而最早意识到信用衍生品的风险,因而得以在金融危机中独善其身。但因为“冰美人”布莉斯·马斯特斯的大力宣传,才相信信用衍生品可行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那些投资机构,以及千千万万的散户、承担金融危机拯救成本的纳税人却成为了她的危险发明的受害者。

  二、玩转信用违约掉期的冷面女皇

  什么是信用违约掉期呢?信用违约掉期也称作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是国外债券市场中最常见的信用衍生产品。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由于信用违约互换产品定义简单、容易实现标准化,交易简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金融产品在国外发达金融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这个解释显然会让很多人一头雾水,举了一个能让你很快就能理解的例子。假如你的朋友向你借了10000欧元,他说1年后还给你,但是你肯定不能跟他要利息,而且你还会担心他会不会把这笔钱还给你。作为一个做事谨慎的人,你决定跟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AIG-FP)签署了一份关于“坏账风险掉期”的协议,这当然就是我们所说的信用违约掉期,作为报酬,你每月支付250欧元给美国国际集团金融产品公司。一年过去了,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你的朋友把钱还给你了;AIG-FP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你的3000欧元收入囊中,你的口袋里还剩下7000欧元。第二,你的朋友没有还钱给你;AIG-FP替你的朋友支付给你10000欧元,你还剩7000欧元,这总比一分钱不剩要好得多。

  布莉斯·马斯特斯发明这一产品的初衷,是为了规避埃克森石油公司因为瓦尔迪兹号邮轮触礁事件向摩根银行借贷50亿美元不还贷的风险。正好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有一大笔闲钱不知怎么使用,而且他们觉得埃克森公司破产的概率微乎其微,于是决定为埃克森的50亿美元贷款担保。很显然,为了能够给埃克森贷款,摩根集团将坏账风险转移到别的银行身上。由于滥用杠杆交易,这就可能使埃克森或者购买了信用违约掉期的公司,背负了相当于贷款额十倍的债务。漏油事件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利用了埃克森和摩根银行的贪婪,将整个金融世界搞的一团乱。

  而信用违约掉期所带来的“坏”影响远不止于此,由于布莉斯·马斯特斯以及她的同行们极力宣扬信用违约掉期的好处,大家争相购买信用违约掉期(CDS)、担保债务凭证(CDO)、ALT-A贷款等信用衍生品。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以及2001年9月金融市场瘫痪后,退休基金管理机构的工作就变得越来越简单。事实上,面对着互联网泡沫带来的巨大损失以及航空公司投资的失败,退休基金管理机构不得不孤注一掷,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在CDS上,以求能够弥补损失。

  为什么这些信贷机构在2004年能确保它们的客户在暗地里没有其他的借贷而保全自己呢?因为摩根大通银行的钱能够消除那些银行家害怕钱财流失的恐慌和不被支付的恐惧。突然,所有的法国科菲迪和佳信银行这类信贷机构,特别是那些没有偿还能力的机构都与马斯特斯博士合作,无限借贷。这段时间的头条新闻无非是“次贷危机”“穷人的借贷”危机。

  事实上,在布莉斯·马斯特斯和她的那些数学家小伙伴的大脑还没有涉足这片领域的时候,那些优质且历史悠久的银行应该看管好资金、不动产报告和摆在面前的金块,就像米老鼠总是在它堆满金子的泳池里面巡游。当然,银行家没有被欺骗,布莉斯·马斯特斯的方法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一个真正的就像那不勒斯圣血一样的奇迹。

  三、从世界金融主宰者中吸取教训

  今天布莉斯·马斯特斯已经加入了世界主宰的行列,这些主宰者曾是布鲁斯·伊斯顿·艾利斯和汤姆·沃尔夫借用自然主义文学流派作家爱弥儿·左拉的放大镜,在《美国精神病人》和《虚荣的篝火》里刻画的华尔街风云人物。所不同的是布莉斯·马斯特斯并不是小说虚构人物。即使她是,文学批评家也会说,她的故事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一个女人以一己之力毁灭了整个世界,这简直就是现代版伊甸园! 然而,布莉斯·马斯特斯是那些世界主宰的主人,她最终被那些大师共同推为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的女主席。美国证券业与金融市场协会这个小型的非营利组织,现在却给予所有的商人、银行家、金融学家和基金经理重整旗鼓的机会。

  我们也旁观了欧美金融先进国家走过的弯路和坎坷境遇。但是,无论资产证券化还是信用违约掉期,它们本身都是非常有益的工具,不应将其扼杀。这些处于很基层的创新,应该得到更为充分和适当地运用,来提升中国的金融市场化水平。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是:鼓励创新,但要加强监管,为创新划定边界。中国的影子银行规模相当庞大,其实质还算不上是创新,比如同业之间种种资金借助通道的腾挪,已经被利用到了极致。这种中国化的低水平金融深化,并不值得鼓励。虽然,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整体基调是正面的,但应该充分注意其发展方向。缺乏创新的制度套利,本身就是恶性肿瘤。制度永远不会完美无缺,特别是在金融改革和开放的进程中,情况更是如此。制度套利和监管,本身就是博弈的一双对手,让其良性互动才是正途。金融深化和改革开放,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但是,即便中国不这样做,在全球化的今天,仍不免会深陷其中。这说明,问题不在于前进,停滞是不可能的。市场原教旨主义的监管政策必须避免,在审慎中向前推进,充分鼓励和规范金融创新实践,才能适应这一金融泛化的大趋势和大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