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出生的的成清波,是深圳中技实业集团的董事长,也是华南资本圈赫赫有名的“资本狂人”。2014年6月15日,成清波被上海警方正式逮捕,也宣告这位“资本狂人”的黯淡谢幕。
回溯成清波的近三十年的经历,充满了神秘色彩。
三十年前,成清波还在湖北恩施教书。不满足于现状的成清波,通过考研走出大山,并最终获得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32岁的他来到深圳市蛇口招商局工作,后进入当时知名的上市公司——深圳市金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财务经理。
“干了一段时间,我觉得给别人赚钱没什么意思,还是要给自己赚钱,所以就出来了。”成清波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又回到北京注册一家文化公司,开始编纂《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赚了不少钱。
成清波还涉足商业地产,并在制造业、房地产、文化产业、互联网等多个领域打拼。1996年4月,成清波在深圳成立深圳中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后来升至5.07亿元)。
从那时候开始,昔日的乡村教师开始以“资本狂人”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视野。以中技系为主体,成清波旗下资产包括商业地产、电力、铁路等数十个板块,曾一度控制ST成城、ST国恒、ST国创等多家上市公司。成清波也因此多次登上胡润中国富豪榜,2006年他位列胡润榜第97名,2013年他以63亿元的身家排名第314位。
成清波掌控了多家上市公司平台以后,通过上市公司这个渠道有条件去对接一些主流的金融机构以方便融资。这里所说的的“主流金融机构”,包括国内一系列商业银行、信托公司。2011年前后,中技系通过国联信托、中航信托等信托公司,合计融资22亿元左右,其中约14亿元来自国联信托,期限均为两年。
除了贷款和信托资金,成清波用别人的钱高价收购自己的资产,这是我这里要讲的重点。这里所说的“别人的钱”,是指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的钱。成清波用的是上市公司广大股民的钱。
具体来说,首先通过低价收购公司法人股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权,然后将手中的劣质资产高价出售给该上市公司,因为他已经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这一过程并不会存在什么障碍,最后便是在二级市场上大肆减持全身而退。在此过程中,上市公司完全沦为了他的抽血公司股东的工具。
以ST国恒为例,成清波在取得国恒的控制权后,将4000万买进的罗定铁路4亿元卖给了国恒。随后,在资本市场将国恒铁路包装成“民营铁路第一股”,抬高股价后又大赚一笔。
值得庆幸的是,唐万新、成清波这些资本玩家,都把自己玩进去了。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大家的疯狂。
比如,人民银行温州支行撰写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调查报告》显示,温州1100亿民间借贷的总盘子中,仅有35%用于实业经营,其他都用作各种投资和拆借。一家大型银行的内部人士透露,人行的这个数字太保守了,温州实际用于投机的资金比这要大得多。
(龙吟山论道,颜伦琴,201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