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欧洲大陆之间,尽管距离遥远,彼此之间的接触与往来却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代。自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辟后的几千年里,中国的古代发明、茶文化、陶瓷技术等都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贡献,同时中国的儒家思想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本部份将从“丝绸之路”开始就以下几方面对中国文化对欧洲国家的影响进行论述。
1、 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15年间,汉武帝派遣大使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国与西方的第一座桥梁——丝绸之路。当时,出玉门、阳关西行有南北两条国际交通干线,这两条干线通过中亚伸向欧洲的工商城市,甚至远达埃及的亚历山大城。这条横贯欧亚大陆几千公里的“丝绸之路”开拓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的视野,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
“丝绸之路”的开辟,将中国的养蚕、丝织技术渐渐西传的同时,也把中国的诸多古代发明传到了阿拉伯国家,之后又传到了欧洲,传到了世界各地。
2、 古代发明
公元后的14个世纪中,中国则是技术革新的伟大中心,向欧亚大陆算他地区传播了许多发明,其中有据可查的就达到35种之多,最早的可以追溯到1800多年前,但西方传入中国的发明中,可以查到的只有4种。
被世界誉为中国“四大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造纸术。造纸术最早产生于西汉中、后期的中国宫廷,东汉宦臣蔡伦改进了造纸方法用植物纤维浆液制造出了新型纸张,这种纸被命名为“蔡候纸。造纸术于唐代中期传至中亚,后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非和欧洲。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对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3、 陶瓷技术
陶瓷,曾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传说中的燧人氏和神农氏是制陶鼻祖。商代的釉陶则有原始瓷器之称。
瓷器从唐朝中晚期开始已列入大宗外销货物之一。北宋年间的中国陶瓷在欧洲市场上与黄金等价。随着中外贸易的发展和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陶瓷技术相继传到了阿拉伯诸国、亚洲国家及意大利、荷兰、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明代中国的制瓷技术达到顶峰,那个时期的中国瓷器在美洲市场上贵如白银。
欧洲人见到瓷器就想到中国,提到中国就想到瓷器,甚至把资器当作中国的代名词。英国人称中国为China,原意就是瓷器。
4、 儒家学说
战国时期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导思想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流传最广,影响最大。而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就哲学思想而言,主要是儒家学说的影响。
儒家学说最早经过朝鲜传入日本,后又传入越南、等近邻。直至十七至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发动并领导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做好了思想准备,这就是著名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发现了中国,并从中国儒家学说中汲取了营养。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这场运动的倡导者、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伏尔泰(Voltaire,公元1694-1778)把孔子称为宣扬伦理道德的圣人,把中国文化看成是最合乎理性的、人道的文化,他说,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成为人们的处世原则。
5、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
在漫长的中外交流历程中,马可•波罗中外交流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
公元1271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开始了他从欧洲到东方的长征,四年后到达中国,他在中国停留17年之久,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回国后,他在热那亚狱中写出了《马可•波罗游记》,第一次向欧洲人揭开了奇异的东方世界之谜,把一个地大物博、多姿多彩的中国形象展现在欧洲人的面前,被誉为“世界一大奇书”。《马可•波罗游记》同样对世界历史地理做出了贡献,成为早期权威世界地图的参考资料。
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