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钟云龙演绎太极神话
近日,武当山特区授予武当三丰派第十四代传人钟云龙“武当突出贡献人才”荣誉称号。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拜师江西舞狮人练习岳家拳、杨家拳;19岁,他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一年后,他来到武当山学艺,成为三丰派一代宗师。今年年初,作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钟云龙将其挖掘整理的武当太极拳28式与武当太极拳108式详细练法编纂成《武当太极拳》对外发行。那么,他是如何结缘武当武术的?又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与少林和武当结缘
“如果说近20年影响武当武术发展最大者,他应该算一个。”长期关注武当文化的十堰电视台《武当神韵》编导彭涛如是评价钟云龙。
说其影响之大,并非空穴来风,无中生有。今年4月恰逢钟云龙50岁生日,来自各地的徒子徒孙近300人赶到武当山下的三丰会馆,为他们敬仰的馆主送上诚挚的祝福。
生日当天,众弟子纷纷为恩师敬茶拜贺,钟云龙则手把手教授武当太极拳28式,并将其历经三载苦心编撰的《武当太极拳》送给徒子徒孙。
今年1月首次出版发行的《武当太极拳》,仅印刷3000套,凝聚钟云龙大半生的心智。该书打破武当道家传统,首次将武当道教太极修炼秘法立卷著书,面向社会广为传播。
那么,这是怎样的书呢?何以耗费他大半生精力?这要从他与武当结下的深深情缘说起。
钟云龙,俗名钟道烛,道名清微,号云龙。1964年春,钟云龙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自幼酷爱武术的他,13岁孤身前往江西九江瑞昌市,拜在父亲的老友舞狮人谈运叶师父门下学武,练习岳家拳、杨家拳。作为钟云龙的武术启蒙老师,谈运叶系统练习过杨家拳、岳家拳等拳术器械、硬功及推拿、中医诸术,并摒弃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武术风格。“谈师父个子很小,但是功夫高强。”在谈运叶身边一住三年后,钟云龙把师父请到自己村里,又跟了三年,一边舞狮,一边练武。
究竟哪里还有更厉害的高手?师父说他也不知道,听说深山老林里有出家的高人,他们终身练武功,可能研究得很深。谈师父毕竟只是民间高手,他曾向钟云龙坦承:“庙里的大和尚,道观里的老道人,一代代传下来的武术才是正宗的。”这也是钟云龙后来先奔少林寺、又投武当山的缘由。
19岁那年,钟云龙为了寻求武术的更高境界,辞别恩师投奔河南嵩山少林寺。在少林寺待了不到一年,因为寺院要求剃度和改姓,他不能接受,决定离开少林寺,到武当山寻师。
云游天下挖掘整理武当功夫
1984年武当山道教协会成立后,在会长王光德的主持下,成立了武当山道家功夫团,郭高一成为武当山道教武术总教练,其亲密道友朱诚德是武当道教协会气功教练。两人共同为武当山的道人传授武当功夫。
钟云龙19岁上武当山时已经打下了比较好的武术功底,再加上他幼承庭训,一篇篇用文言文写出来的文章更是让武当道教协会王光德会长,以及郭高一、朱诚德两位老道长爱不释手。虽然几位业师都是全真教龙门派的高手,但考虑到钟云龙家庭的特殊情况,他们让他皈依了以武当传统武术见长的“武当三丰派”,成为三丰派的第十四代传人。
1984年至1989年间,武当功夫的传承人物郭高一、朱诚德成了武当道教武当武术、气功的两面旗帜,是中华武术气功界最负盛名的神秘人物。在武当山道教所传弟子有钟云龙等十余人,俗家所传海内外弟子无数。特别是在道教武术界,有南郭(郭高一)北匡(匡常修)之称。“我们练功的时候不张扬,不喜欢让别人知道,因此都是白天上工做事,晚上夜深人静时练功。武当山就是这样,一到晚上,紫霄宫背后的竹林中,这里和那里都有声音,全是练功的人。”钟云龙一下子喜欢上了武当山。
由于他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又有较好的武术基础,在武当山很快就被师兄弟们接纳。同时,也得到了郭高一、朱诚德几位老道长的厚爱和栽培,武功自然突飞猛进。
就这样,郭高一将自己擅长的太极拳、九宫神仙掌、九宫八卦掌加上器械等二三十个套路都传授给钟云龙;朱诚德的武当剑法以及打坐心法和气功也都传给了钟云龙。师父们教得很慢,讲得很细,不练到一定的程度不往下教。
1985年秋,几位老道长授命钟云龙和另外两位年轻道友,到全国各地“寻找散落在民间或隐居他乡的武当道长”。奉命出发的钟云龙,开始云游天下,挖掘学习流散在外的武当功夫。1985年冬,钟云龙在湖南南岳遇到甘肃的陈道长,学得武当八仙门全套武学;1986年,他在山东崂山跟随匡常修一年时间,学得武当北派玄真门全套武学以及内丹修行;1987年,他在陕西终南山跟随刘道长学得武当八卦门全套武学……尤其是在崂山,他受到武当派功夫嫡传弟子匡常修的厚爱和栽培,深得武当内家上乘功夫真传。“我终于明白武功不仅仅是为了打架,而是一种文化。”此时的钟云龙,已深刻感悟到几位老道长的用意。
1988年,因为朱诚德、郭高一老道长年事已高,于是指定钟云龙为武当功夫传承人,成为武当武术总教练,创办道教武馆。那一年,钟云龙只有24岁,他在祖师殿前发下誓言:终生不离开武当,把武当功夫传承下去。
1988年,朱诚德羽化。一年之后,武当山道教协会经研究决定,委派郭高一与钟云龙共同在武当山创办了武当山道教协会“武当道教武馆”,首次对外开放了武当内家拳。同年,郭高一推荐钟云龙出任第一任馆长和总教练,遂到神农架修仙去了,1996年羽化于九宫山。
屡次击退挑战者
时至今日,虽然在武学造诣上早已是一代宗师,但钟云龙始终无法忘却在武当山紫霄宫刻苦学武术的经历。
在武术界能有今日的地位,自然离不开他当年为武当镇守山门、屡次击退挑战者的传奇经历。关于那些“切磋”武艺的传言更是神乎其神——传说他半分钟内就能制伏对手。钟云龙回忆说,起初担任武当道教武术总教练的时候,他每个月都要应付几次挑战,高峰期甚至一天都要打上好几场。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一个背着皮革箱的年轻人闯入紫霄宫便问:“郭高一在哪儿?听说他功夫高,我要和他比武……”这时,刚吃过晚饭的钟云龙正陪着师父郭高一在紫霄宫大院里散步。见来者不善,郭高一轻声答复:“他不在。”“你就像郭高一!”话音未落,年轻人便挥舞着拳头向郭高一袭来。见状,钟云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然转身一个巴掌,年轻人还未碰到郭高一,就飞出数米远。然而,年轻人爬起来后叫道:“我还要比试!”闻听此言,钟云龙快步上前,一甩手将其随身携带的皮革箱扔出紫霄宫外。对方走出紫霄宫仍不服输,对附近的几个饭店老板说:“郭高一的徒弟也就那两下子,一巴掌我还受得了嘛!”“你千万别惹他,他功夫很深。”饭店老板纷纷劝说。钟云龙见对方还在逞能,上前问道:“你还想打吗?”“打就打!”言毕,钟云龙猛地伸出拳头,将其打倒。
1988年,有挑战者慕名来到武当山紫霄宫。手持宝剑的对方一眼见到了长髯齐胸的一位道长,大抵是受到武侠小说的影响,来者以为不会武功的这位道长乃是世外高人,硬要“切磋”,还不时恶语相加,言辞讥讽。迫于无奈,道长叫醒了正在午睡的钟云龙。
钟云龙穿着秋裤便急忙出来了。“他把我房间的两个开水瓶都砸了,说是非要比武不可。”钟云龙对这名来者不善的挑衅者轻声说道:“出家人与世无争。不比武也就罢了,你为何还砸了别人的开水瓶。”“就是要比武,不比不行!”钟云龙一时怒气难忍,甩手将这个20多岁的小伙儿打倒。
这时,80多岁的黄道姑喊道:“小心,他有剑。”正当他拔剑时,钟云龙一脚踢中其腹部,把剑抢来。该小伙儿见势不妙,跑到紫霄宫外对来往的香客夸起了海口:“武当不过如此,一个敢跟我打的都没有。”钟云龙闻言,疾步出了紫霄宫,几招就将挑战者制伏。只见这名小伙儿跪在地上,对钟云龙说:“请收我为徒吧!”“你这人功夫不行,德行也不好,还不快走。”说完,钟云龙扭头便离去了。
当年,他多次用精湛的武艺维护武当的声誉。而自从1994年以后,钟云龙便不再比武,每每有挑战者谩骂,他也能淡然处之,面对江湖传言的真真假假不予辩驳,潜心修炼。
下山传授内家拳
此后,钟云龙先后兼任了武当山道教协会对外接待办主任、紫霄宫管理委员会主任、紫霄宫执客等职。在此期间,他曾率团赴中国台湾环岛弘法,并首次将武当武术带到新加坡和美国。
2003年秋天,如日中天的钟云龙突然辞去了所有道职,并将最红火的“武当道教武馆”交给弟子,悄然隐退了。
两年后,钟云龙带着两个徒弟,在武当山五龙宫背后的一个山洞里面壁修行。
隐修期间,他每日静心打坐。天长日久,曾经的少林弟子、如今的武当传人钟云龙,却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武学造诣上早已是一代宗师。他更加深入了解和领悟道教思想理念,武功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另一个境界。
毕生钻研武术,钟云龙挂在嘴边最多的话就是:“武术,是一辈子的事。”
2009年,钟云龙抱着对武当武术和历史负责的态度,毅然下山传授武当内家拳;2010年,他被正式命名为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当武术代表性传承人”。其传承的武当三丰派武术,经他之手改良创新,融技击与养生为一体,享誉海内外。
如今,钟云龙的精力全部放在了“三丰会馆”和他的徒弟上。“我以公德心办学,基本上是以班养班——10人左右的养生班收费;20人左右的武术班,有一定武术功底的农村孩子,能吃苦的,吃、穿、住、学一律免费。我要培养的是教练型人才,希望我的弟子成为传承武当武术与养生文化的主力。”
一朝为师,终生为父。谈及老道长郭高一、朱诚德当年对自己的谆谆教诲,钟云龙说:“授之以技,传之以神。他们像父亲一样对我,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爱。”钟云龙因出家投身武当,为没有能赡养父母以尽孝心而感到遗憾。2013年11月20日,当得知启蒙恩师谈运叶老人已近百岁高龄,身体日渐衰弱时,钟云龙率领来自全国各地的徒子徒孙40余人赶赴江西瑞昌。
钟云龙弟子中有许多佼佼者,如:武当山道家传统武术馆馆长袁修刚、武术节拂尘冠军钟学勇、飞檐走壁绝世武当轻功传人陈师行、武术锦标赛拳术和剑术冠军陈师宇、武当山道教武术院最年轻教练蒋飞、武当文化交流中心创办人顾世毅、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系高材生胡玮哲……如今,钟云龙弟子中的佼佼者有些已经开班收徒。但和拜师学艺不同的是,开班收徒时,徒弟想学什么,师父就要教什么。更重要的是,开班收来的学徒,往往看重武当武术中的养生秘诀;而闭门授课,所传尽是传统武术中的搏击技法。“我收徒弟,一定要人品好,有信仰,热爱武当文化。不是道长不能说自己是道长,不能用‘唯一’、‘最’来吹嘘抬高自己。”
(潘世东转载于十堰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