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制造业被中国一些日本学会过度吹捧,什么匠人精神,什么海外大量投资的硕果,什么日本制造质量精益求精的精神,等等。但是,日本制造业却容不下今年物理学创新的诺奖得主中村修二,这实在是日本制造业的耻辱。
匠人精神迷惑了谁?
当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怀疑或批评日本制造业精神时,国内中国日本学术理事会就会抛出日本不能小瞧、日本伤皮不伤骨、日本虽然负债很大但是不影响消费等等,笔者认为,这些都市为了他们懂日本做辩护的托词。
笔者认为,匠人精神是指在不改变技术情况下的一种质量上的精益求精,实际上,匠人精神已经包含着不想突破技术的惰性,只想在小的质量方面做文章,这是舍本逐末的作法。
很明显,匠人精神不值得拿出了论证日本制造业的正面,相反,论证了反面,请问这些中国日本学术理事会成员到底懂匠人精神多少皮毛?
日本企业大量海外投资是否充满竞争力?
的确,日本由于是岛国,加上资源有限、消费有限,所以出国发展是必然之举。日本的确海外资产比中国大得多。但是,日本海外资产是东拼西凑形成总额,而非是一个整体拥有竞争力的资产总额。国内中国日本学术理事会却拿毫无竞争力的一盘散沙的海外日本资产总额炫耀日本力量,笔者认为,这是唬弄中国老百姓。
如果日本国土面积放大三倍,人口3亿人,那么日本在海外的资产就不多了。中国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总数,市场都比日本大好多倍,所以,中国海外资产比日本少也是很正常的。
实际上,企业在国内发展比在海外发展环境好得多,海外要思考、研究的东西很多。
日本制造业的优势在哪?
笔者认为,机器人是日本制造的优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50%,而且升级到保安、家庭护理等生活层次,不再仅仅是车间替代工人的机器人。
日本通过对丰田汽车混合动力的扶持,后来成为全球著名的混合动力汽车。
日本通过对发动机叶片减轻的研究,已经很成功了。这是利用新的合金材料做到的,如此,可以让飞机飞得更快、更远。叶片能够让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更轻。
日本政府扶持农产品是否取得成功?
笔者认为,日本农产品并没有形成大量的品牌企业,而日本不想被人家勒住脖子。所以,日本农产品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功。
通过日本政府对风田混合动力汽车与农产品的扶持来看,丰田成功了,但是日本农产品并没有成功。各种原因就是大品牌与小微或农民个体的发展差异性,导致后果不同。
好在这个世界终归还是需要有能力的人才,才能担当重任的,美国太平洋集团,债券大王由于规模庞大,去年业绩出现-2%左右的增长,而同行业绩增长在6%附近,一进一出相差8个百分点的利益。这说明,仅仅依赖知名度是没有用了。同样,中国企业仅仅依靠过去的只注重规模不注重利润率的作法,已经被抛弃了,现在有可能形成新的利润率至上的投资机会了。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日本制造业容不下创新的诺奖得主科学家,这说明体制容不下创新的诺奖得主了。
作者简介:吴东华,知名经济专家,预测欧美元趋势第一人,第一经济整合专家,服装战略专家,印度经济专家,外贸专家,世界经济专家,创新专家,前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经济研究员、前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提出解购论淘汰并购论,抛出第四驾马车进行一系列整合创新,吴东华用第四驾马车精髓指导过美国大使馆、伦敦ARM、法国ENSAAMA、巴黎O.G.F.D.I、德国《明镜》等国内外数十家机构,指导技术创新、渠道创新、销售创新、款式创新、包装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区创新、打造全国品牌国际品牌国际名牌,网络搜其《全球缺乏“离岸”经济创新认识》(创新最好研究),用第四驾马车精髓指导企业各种创新带来业绩年新增50%、100%、200%、300%不等,经济研究范围、指导范围、指导企业收入新增速均超过顶尖经济院长,详见吴东华网易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