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开始着手城镇化的建设,一系列相关政策开始出台。户籍改革就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也是抑制房价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在新政府经济升级版的结构中,城镇化的建设一直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美联储QE,以及国内转型升级的艰难爬行后,城镇化被看成是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起点和终点。
意喻可以利用城镇化的过程再造一次改革开放的辉煌业绩。而改革开放的主要模式就是经济发展的粗放模式。虽然,今天人们已经对环境等问题、资源问题意识到其严重性,但是,很多人还是处在懒惰的思维里,希望用再一次的粗放经济模式去成就再一次的改革开放。城镇化似乎就肩负着这样的使命。
目前,城镇化确实是很多政策、结构调整方针的出口和导向。但是,之前粗放的改革开放已经是个全面的改革开放,当然包括小城镇的改革开放。换言之,粗放经济不是只是在大城市里,而是所有的开发区域。现如今的城镇化,更多的是一种规划,而非简单嫁接大城市的粗放形式和排污出口;或者可以说成是一种补充,一种布局的延伸,或者是一个全新的布局、一个新形象的载体。
城镇化是一种对大城市发展起到分担和促进的作用,比方,最近广州市的最后两个县级市增城市和从化市,再次被提及到划成广州两个区的报道,而且一些媒体言辞凿凿地说,这次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这个事情说明,一方面小城镇希望与大城市全面拥抱;另一方面,说明小城市有其自身的优势有待开发。这个交融的过程,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城镇化过程。未来的城镇如何能够和大城市媲美,甚至综合效果超过大城市,这就是历史的机遇。
城镇化不是在行政权力方面的重新再分配,应该是与相邻大城市的一种深度合作,在这个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拟补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给大城市或者小城市留下的伤疤或不合理开发。与此同时,小城市依托大城市的规划和大城市无法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既解决自身的发展动力问题,也解决大城市臃肿病的问题。小城市更多的是利用大城市积累的财力和经验,把自己打造成更具活力、更有未来发展潜力的美好宜居等更适宜人类生活的城镇。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小城镇化是一次经济模式创新试验,抛弃大城市对现代企业发展制约的成分,吸取大城市成熟经济发展的精髓,快速发展现代化产业、特别是服务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形成以小城镇化美好宜居为基础、以互联网为工具,虚拟产业和服务产业为主导的新型信息时代“大城市”格局。
2014-01-08*01:18于广州PHO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