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信建投经济咨询
摘要:中信建投经济咨询旅游行业研究员姜惠指出,医疗旅游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是旅游业与医疗服务业的融合渗透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旅游已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
临近春节,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升温。作为其中的细分领域,医疗旅游近年来发展迅速,覆盖范围小到美容整形、大到重症手术。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旅游行业研究员姜惠指出,医疗旅游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是旅游业与医疗服务业的融合渗透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医疗旅游已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成为许多国家增加外汇收入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全球医疗旅游的游客数量已从2006年的 2000万人次增长至2012年的4000万人次。
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医疗旅游项目,其中泰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地区瓜分了医疗旅游行业大部分市场份额。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相关政府机构重视开发国际医疗旅游;二是其具有可靠的优质医疗及配套服务;三是便利的语言条件。
相比国外,我国目前只有少部分地区将医疗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项目来开发,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在国际竞争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虽然我国中医保健游独具特色,但是由于处于发展初期,规模普遍较小,各地富有特色的中医门派尚未充分发掘,行业仍处于混乱发展状态,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姜惠指出,医疗旅游业具有综合效应,其发展可以推动旅游和医疗行业的共同发展,从而促进整个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医疗旅游行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未来相关部门可以从两方面展开工作:一方面,提高行业进入门槛。医疗旅游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目前国内从事医疗旅游的机构良莠不齐,其中不乏黑中介,一些涉外医疗纠纷也不时曝出。另一方面,促进“管理整合”。医疗旅游涉及卫生、药监、旅游、工商等多个部门,存在着管理模糊的问题,因此,政府和相关协会需要做好协调管理的工作,把医疗和旅游有机结合,提升医疗旅游行业服务品质。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发布的《2013-2015中国医疗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做好行业内部协调,即实现旅游部门、医疗机构、旅游酒店等相关行业的有机结合,还需要加强对外合作,建立中外医疗旅游创新合作模式。同时,利用政策优势和有力条件,推出可长期居留的医疗签证等,满足广大医疗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
中信建投经济咨询研究总监周锐指出,市场细分是旅游大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旅游市场也要依据自己的独有特色,整合医疗旅游资源,推出系列医疗旅游产品,同时重点发展以中医、中草药等为主题的养生康复休闲,做大做强医疗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