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部长高虎城接受记者专访时透露,近年来网络消费呈现出迅猛增长态势,仅今年上半年全国网络零售额增长率即高达70%,而同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仅为12.7%,仅为前者的1/5略强。并称,据专家预计,2013年全年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达到1.8万亿元,2015年将超过3万亿元,占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
与此同时,“网络分流,零售外流”两个字眼更加频繁地出现在各地统计、商务部门当地消费品市场的分析报告中。从一个侧面,检证了互联网零售对于实体零售门店的冲击。
对于一家实体零售企业而言,完全可以利用资金和网络的优势,变不利为有利,实现网店双栖,一体两翼;但是对于作为个体的实体零售门店而言,来自网络零售的分流影响无法回避。
虽然,O2O大行其道,近期也出现了天猫家居O2O计划被迫搁浅,阿里&海尔联姻,上海3000多家便利店代收快递等影响力巨大事件。但是,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第2个O(实体门店)的下位(被动)色彩非常之浓厚。
从“风流潇洒少年郎”到“陪公子读书的小书童”,这种角色的转变难道就是实体门店的未来,实体零售企业的明天吗?
个人认为,未来或许并非如此悲观。所谓的网络零售作为实体店革命者出现的第四次流通革命,对于实体零售企业而言,也许并不是颠覆性、毁灭性的,而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变成一场实体零售业自身的“自我革命,改良维新”。而网络零售则极有可能从一个革命者,挑战者,破坏者演变成实体零售业的一种经营手段,一种存在方式,一种交易补充。
或者说,实体零售业亟需转型,而网络零售背后所站着的是一个又一个从爬行动物向飞行动物进化而来的实体零售企业。
之所以这么说,一则是基于未来的网络零售,商品的百货化、卖家的企业化、运营的平台化必将是主流趋势;二则是基于未来的O2O,第一个O仅仅是消费者选择购物的一个窗口,而第二个O则是不仅仅是个窗口,而且还是一个开了窗口可以住人进去的房子。没有第一个O,第二个O的继续存在的价值将大打折扣,而没有第二个O,第一个O也将永远难以突破最后一公里的瓶颈问题。或者说,第一个O的优势在于空间的无限,缺点则在于有视觉无手感,第二个O的局限在于地理和物理空间的有限,优势则在于有视觉有触感。
但是,我并不认同“互联网零售才出生几天,怎么可能几年,几十年就能把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门店消灭光,消灭完”的战争论论断。
个人认为,实体零售业不会死,实体零售企业/门店永远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而作为个体的传统(实体)零售企业/门店,不转型,不升级,则一定会被淘汰,被破产,被消失。
专访中,高虎城部长为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指出了一条发展路径,即从国家层面鼓励流通领域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运用,推动营销网、物流网、信息网、支付网的有机融合。
而新近出台的《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则明确提出:支持百货商场、连锁企业、专业市场等传统流通企业依托线下资源优势开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资源互补和应用协同;组织网络零售企业及传统流通企业开展以促进网络消费为目的的各类网络购物推介活动,两大促进传统零售企业“一体两翼、网店双栖”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压力即动力,危机即是变革的动力!当经济步入下行空间,无论是互联网零售企业还是实体零售企业,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不是互联网零售企业的专利,更不是抵御消费欲望衰减的万能武器,互联网零售企业同样需要变革,而这一变革也将从另外一个角度加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最后,个人认为,需求但在,零售不死。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样也改变了零售世界,但互联网绝对不是实体零售业的公敌,互联网零售也不是。计算机和算盘,仅仅是不同时代的不同工具而已,智能科技、移动互联网技术只是推动社会进步、行业进步的工具,时代的变革,业态的变化,关键在于人,而不在于技术本身。(本文原发表于《中国商界》杂志2014年1月刊,如需转载,须征得本著作权人及该杂志社联合授权)
端木清言:现任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副秘书长、全国消费电子渠道商联盟秘书长,长期从事家电流通市场研究、海外情报编译及家电流通企业经营辅导等工作。新浪微博:http://weibo.com/bo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