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货币职能的演化及其多样化管理
廖仁平
关键词:法币 货币 货币锚 金融 管理
提 要:简要分析了传统商品货币五大职能在法币金融体系中的演化、突出强调了法币征税与分配新职能、简介了几种代表性货币锚理论、提出基于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锚理论的超主权货币新金融体系建设设想、分析了法币悖论原因及其法币多样化管理策略、同时强调了用好法币的几个基本条件。
1 前言
2 传统商品货币职能概要
3 法币时代货币五大职能的演化
4 法币新职能—征税与分配
5法币价值基准—货币锚理论简介
6 超主权货币新金融体系的建设
7 法币悖论
8 法币管理的多样化策略简介
9 用好法币的四个基本条件
10 结束语
1 前言
人类货币史从商品货币演化成法币后,金融理论及实践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中的许多理论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不仅传统商品货币的五大职能在法币体系中有了很多演变,一些法币新职能如征税和分配工具功能也日益明显…法币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低成本无限印刷以克服流动性不足,但也正是这种优点才易导致通货膨胀…显然,理论上研究如何趋利避害地多样化管理法币等对提高人类金融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2 传统商品货币职能概要[1]
传统商品货币本质仍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商品货币主要表现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商品货币在充当各项职能时,都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任何商品的价值,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量。商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把各种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一定量的商品货币上,商品货币就充当商品的外在价值尺度。而商品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商品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商品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并不需要有现实的商品,只需要观念上的商品。例如在传统的金本位金融体系中,1辆自行车值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出卖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商品。在这里,货币发挥交换媒介的作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它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前提,而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价值尺度职能的进一步发展…
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的一种职能。货币能够执行贮藏手段的职能,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因而货币贮藏就有必要了…
支付手段: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的职能。由于国际贸易的发生和发展,货币流通超出一国的范围,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作用,于是货币便有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是足值的金和银,而且必须脱去铸币的地域性外衣,以金块、银块的形状出现。原来在各国国内发挥作用的铸币以及纸币等在世界市场上都失去作用…
3 法币时代货币五大职能的演化
3.1 价值尺度的演化
传统商品货币五大职能中,价值尺度是最基本的职能,其它职能都是价值尺度职能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所以,一般等价物才是商品货币最基本的本质。传统商品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商品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如金、银、铜币等金属货币),也是人类劳动的凝结,其单位金属货币中所凝结的劳动价值量就是其所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单位金属商品货币的价值同其他商品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比例,这一比例的现实基础就是生产两者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在金属货币价值量一定和供求关系一定的条件下,商品价值的高低取决于金属货币价值的大小…货币历史表明:在特定历史时期,单位金属的内在价值量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当然也存在波动),所以单位金属货币可以购买到的商品价值量也是比较稳定的。这表明金属类商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时的价值标准是比较刚性的,固定的。
但在法币金融时代,法币本身的制造没有多少劳动价值凝结,单位法币逐渐演变为纯粹性符号,虽然单位法币在国家法律规定的保障下可以在特定时空市场上购买到特定价值量的商品,但这种购买并不以法币本身内在的价值量为依据,仅仅是国家法律权威规定及特定时空中流通法币数量多少与商品供给多少等的市场均衡结果,这种均衡一般由费雪交易方程MV=PY表述。法币金融史中各种通货膨胀事实说明了单位法币在不同时空中所能购买到的商品价值量相对于单位金属商品货币而言是很不稳定的。这表明法币作为价值尺度时的价值标准是比较弹性的,多变的。
3.2 流通手段的演化
作为流通手段,法币与商品货币没有本质差异。商品货币演化成法币后,最重要的现象是法币不受数量限制可以低成本无限量印刷,国家可以根据需要更方便地政策性调控法币数量。
3.3支付手段的演化
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在法币金融体系中仍然有效。所不同的是人们对单位法币在不同时空中的实际购买力的预期相对于单位商品货币更复杂多变,这种复杂多变难于把握的客观事实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法币的实际支付职能。
3.4 贮藏手段的演化
法币退出流通领域充当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储存起来这种职能仍然有效,但因法币购买力的弹性多变,相对于传统金属类商品货币,因其一般等价物的稳定性有所减弱所以其贮藏手段的可靠性有所降低。
3.5 世界货币的演化
法币金融时代,各国间清算债务已经很少用实物商品了,但人们观念中仍然相信单位法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到相应的商品。所以,一些国家信用较好的国家法币如美元等事实上仍可充当世界货币。但因单位法币购买力的变化相对于传统的金银类商品货币弹性很大,所以法币作为世界货币的可靠性也有所降低,特别是当各国不负责任地多印法币发生比较严重的法币贬值时,会大大降低人们对此类法币的信任。
4 法币新职能—征税与分配
4.1 法币新职能—征税
铸币税[2]是指货币铸造成本低于其面值而产生的差额。由于铸币权通常只有统治者拥有,因此它是一个种特殊的税收收入,是政府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可见铸币税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税,它是一个特定的经济概念,指货币面值与创造货币所需成本之间的差额。
征收铸币税, 当然会增加国家收入, 弥补赤字, 但与征收普通税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 普通税通过税务部门向民间征收, 铸币税则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来实现, 其征收的方式是不同的。其次, 征收普通税的税基是当年度已生产出的国民收入, 其征收的结果必然会造成民间收入与支出的减少。铸币税的税基是潜在的国民收入, 其征收的结果反而会使民间的收入与支出增加, 引导经济向好的方向发展。
在萧条时期征收铸币税, 就等于为政府提供了一支点石成金的魔杖, 它可以将潜在的国民收入转变为现实的国民收入, 从而使政府和民间都增加收入, 实现双赢。第三, 普通税的征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基本保证, 不征税就无法使政府部门正常有效地工作。它是一种经常性的财政政策工具。铸币税的征收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种工具, 其征收具有明显的弹性。当经济走出低迷而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时, 铸币税的征收就应自动停止。它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政策工具[2]。
铸币税在不足值金属货币时代就已经客观存在,法币的产生将铸币税的功能扩大到了一个新阶段。
4.2 法币新职能—分配
法币与传统商品货币相比,最显著的不同之处在于当国家政治经济需要时可以无限量低成本印刷并定向投放法币。这种特点赋予了法币另一种全新职能—分配工具职能。
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就是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GDP,它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国民们要消费的各种产品与服务;这些产品与服务在市场上以各种量的名义法币价格出售给各位国民,统计加总这些产品与服务的名义法币数量就是此时期的名义GDP值。设此时期国民们拥有的法币总量为M ,其平均流通速度为V,则有MV =GDP=PY,这是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的一种特殊形式。
央行根据国家政治经济需要印刷出来的法币以工资、福利、信贷、及各种财政转移支付和补贴等形式发放到国民手中,国民们再用这些法币去购买各自需要的商品与服务。显然,在此过程中,各位国民手中的每单位数量法币之间没有任何差别,都可以从市场上换回同样价值量的商品或服务,这相当于国民们去市场中兑现其手中法定分得的价值量份额。这实际上也就是等于在说法币的价值分配职能了,公民持有法币,就相当于拥有了国家法定配给的产品与服务价值凭证。谁的手中持有的法币量越多,谁就可以在市场上兑现(分配)越多的商品价值量,国民们兑现的全部总价值量刚好就是此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MV =GDP=PY)。也可以理解为MV=GDP这么多数量的法币刚好将价值量为PY的商品分配完毕[3]。
显然,法币的铸币税征税职能与其GDP分配职能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铸币税的征收是额外低成本印刷法币的结果,当这些新印刷的法币被定向投放并完成商品购买后,就间接地实现了定向分配GDP的任务。
5 法币价值基准—货币锚理论简介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后,货币体系演变成了“无体系”的体系[4],法币无价值基准挂钩,所有法币问题如货币战汇率战等的根源都与此有关。当法币金融体系问题频出之际(如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5])人类重新开始思考超主权货币这个问题[6],寻找货币价值基准的工作再次显示出其特别重要性。
科学合理的货币锚在定值货币时,必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确定性、稳定性。其标准价值量至少不会因人为干预或因时间的变化而产生太大的变化,即使有变化也能科学地定量出其变化率。此简介几种代表性货币锚理论如下。
5.1 黄金货币锚
黄金本身就曾作为货币使用了几千年,它的价值本身就是标准,它就是一般等价物。当人类开始使用纸币时,用黄金作锚来锚定一定量纸币的价值是太自然不过的事了,在一定历史时期这种锚也的确起到了重要的稳定经济繁荣经济的作用。1944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就规定当时的35美元法币中所含的价值量等于
相关理论研究还表明:黄金锚之所以崩溃,不仅仅是其数量不足这么简单。黄金本身的生产成本及市场价格会受多因素影响而波动[8,9], 这些波动一般不可能与社会全部其它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等变化率一致,这种价值(或价格)变化率不一致的诸多商品间是无法进行价值锚定的。
任何经济体中各种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变化都是不平衡的,这是系统论定性分析得到的符合经济常识的基本结论,所以可以说任何单一商品都难以成为稳定、科学、合理的货币锚。
5.2 一篮子商品货币锚
单一商品不行,多选几种商品形成的一篮子商品可以成为好的货币锚吗?应当说这种思路是有一定道理的,多样性中蕴含着稳定性,这符合人们的认识常识;理论研究也可以证明一篮子商品锚的确比单一商品如黄金等具有更优良的货币锚资格,张五常[10]就是主张用一篮子商品价格指数为货币下锚的学者之一(1944 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凯恩斯方案中提出了篮子商品价值锚定的全球货币Bancor概念[11])。但篮子商品要能代表社会全部商品价值,选取篮子商品就成为了关键。统计学常识要求应当随机选取足够大的商品样本量才能一定程度上代表全部商品的价值,但这种随机选取商品样本的办法操作起来特别困难,随着商品生产种类不断动态地变化,这种统计性选取也要动态地变化,所以篮子商品的选取一般说来就要人为倾向选取标准化的大宗商品(主要是初级原材料),比如说可选大米,但不选大米饭,可选原棉但不选衬衣;这显然又不符合统计学随机选取样本的科学要求。一篮子商品锚因有此种种不便,虽然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12]。
5.3 全部商品货币锚
用经济体产出全部商品的价值来定值购买这些全部商品的货币,在统计学上天然合理,这些全部商品就是统计学意义上的商品总体,它就是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锚的商品集合(1PYN=GDP/n)。
人类进步历史表明:平均劳动生产率一般说来总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从1870年~1913年世界人均GDP的年均增长率为1.3%,而在1820~1870年间为0.5%,在1700~1820年间为0.07%;经济增长的加速不仅由于迅速的技术进步,也由于英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加速了技术的扩散。使世界所有国家的经济都有所增长[13]。
平均劳动生产率是一个单位时间内产出商品价值量的指标,它是生产力的客观具体化表现,它不但稳定增长且本身又直接与货币密切相关,(a元/小时)就是其最通用的货币标定形式。平均劳动生产率形成于不同特定主权国内,所以它必然与此主权国各种特定生产力要素密切相关,但一旦形成则又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少数人的个人意志很难改变它的固有规律,所以它同时就又具有了相当程度的超主权性。
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标准单位的通式是: PYN( Productivity=生产率, Year=年度,Nation =国民),它就是某国平均每小时商品生产劳动产出产品与服务的标准记账单位。1PYN代表的就是某国在Y年度里平均1小时商品生产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综合抽象价值,既有1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的凝结,也有资本及土地等资源的转移价值量)。如果该国此年中的商品生产劳动总工作小时数为n小时,则用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表示的商品生产总价值量可记为nPYN。以中国为例,nP2009China(可简记为nP09Chi)表示中国在2009年共创造了nP09Chi这么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标准单位的财富。
不同国家在不同年代里都会用n小时劳动产出一个总的价值量V,这个V的货币总值就是其GDP;所以,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抽象性价值表达形式就是V/n,其形象性货币表达形式就是GDP/n,所以有:1PYN=V/n=GDP/n。 它意谓着某国国民们平均每小时商品生产劳动产出商品的抽象价值量的当期市场货币价格是当期名义GDP的1/n。这就是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锚的科学表达式。简称为PYN锚。
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的内在价值量只与其特定的生产力水平有关,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并不会影响到各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间的公正换算。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满足等式1PYN=V/n=GDP/n,各国的货币主权及财政金融政策不用受任何限制, 用PYN作为记账单位都不会影响到国际国内各种债务间的公平结算。PYN理论[14,15]将提供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各种平均劳动生产率本位记账单位PYN间的公平换算,同时也有公平的当期货币兑换公式。
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锚科学等式1PYN=V/n=GDP/n是基于社会全部商品的价值量和其相对应的货币价格量的内在联系推论出来的,根据1PYN=V/n=GDP/n 及其相关经济学知识,PYN理论研究中严谨科学地推导出了五个基本方程式,它们就是当今建设超主权货币新金融体系的科学理论基础[14,15]。
6 超主权货币新金融体系的建设
超主权货币并不一定非得是统一的纸币(统一的纸币在全球未统一之前并不实用)。将现有各国法币与一种稳定可靠的价值参量锚定在一起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一种价值相对稳定的一个经济参量,它完全可以锚定法币。nPYN=GDP就是各国平均劳动生产率PYN与其GDP间最简明的统一方程式[14]。
近几十年来,西欧各国平均劳动生产率年增长率一般在1~2%左右。我的研究[14,15]表明各国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就是一种价值相对稳定的货币价值锚且因它不因少数人意志而变化,所以它具有一定程度的超主权性质,它完全可以比较科学地锚定法币。nPYN=GDP就是各国平均劳动生产率PYN与其GDP间最简明的统一方程式。
1PYN=V/n=GDP/n就是货币的价值标准等式。经过简单的技术处理,任何国家的PYN记帐单位都能动态地兑换其现期法币,我研究PYN货币锚理论时导出的PYN五方程[15]就是当今建设超主权货币新金融体系的理论基础。
7 法币悖论
当今世界各国流通的货币主要是法币,即国家法定某印刷品作为特定价值量的凭证。
法币之所以可以存在,是因为它提供了交易的方便性和效率性,同时因为它可以低成本无限量印刷并定向投放,对国家有效征收铸币税和分配社会财富等有重大作用。这是法币有效(或优点、长处)的一面。
当法币价值比较稳定时,人们乐意持有它并将其作为价值储藏工具来用。在储蓄投资平衡的经济体中,经济增长比较平衡,法币价值量也比较稳定;但当流动性发生泛滥时,通货膨胀可致使单位法币价值量下降,恶性通货膨胀时法币购买力会严重贬值,当单位法币价值贬值预期达到一定程度时,易货交易将变得更加安全有效率,法币将被暂时逐出交易领域。这是法币失效(或缺点、短处)的一面。
法币有效与失效两方面共同构成了法币悖论。法币金融体系中,法币悖论伴随着人类政治经济生活的始终,在没有更好的货币出现之前,人类不得不在这种悖论中进行选择。
8 法币管理的多样化策略简介
法币的悖论性质决定了它是比较典型的双刃剑,可以低成本无限印刷以克服流动性不足,但又易致通货膨胀。如何趋利避害?或者说如何充分利用法币的有效性并同时克服其潜在的失效性从而有效消除法币悖论?多样化管理法币是明智策略之一,对此,任志“双货币理论”[16]探索提供了一种有益启示。
单位法币在市场中可兑现或可竞购的商品价值量可以简称为“法币价值量”,有时也可简称为“法币价值”或“法币购买力(观念性价值或购买力)。本文所论法币价值量(或购买力)多样化管理特指国家用金融政策对不同性质的法币价值量(或购买力)的动态管理。
无价值基准的单位法币,在市场中可兑现的(或可竞购的)商品价值量是动态变化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总是根据自己最大化收益来管理或开支其所拥有的法币。或消费、或购买固定资产、或购买金融产品…这些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必然将一定量的法币与一定量的现实商品或未来商品价值量的估计(或预期)联系起来,这种法币持有人对法币价值(或购买力)管理的客观事实普遍存在,国家可以顺理成章地有目的开展这种法币价值(或购买力)管理。
一般的流通或储蓄性法币,其法币价值量任由市场自然升降;而对一些特殊的债务记帐单位(特别是国际债务记账单位),可以合同约定与特定商品或商品篮子挂钩,如CPI(消费者物价指数)、PPI(生产者物价指数)、PYN(社会总商品物价指数—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等。
人们自愿选择各种可挂钩的金融工具管理自己的法币财富,这种多样性有利于金融的稳定与繁荣,现期法币若可与CPI、PPI、PYN等挂钩,则金融管理中会多出一些保值工具供人们投资选择,国家管理金融时也会多一些措施。
传统期货合约中的标的物(基础资产)可以是某种商品(如铜或原油),也可以是某个金融工具(如外汇、债券),还可以是某个金融指标(如三个月同业拆借利率或股票指数),当然也可以是与CPI、PPI、PYN等挂钩后的法币。
以CPI为例:国家可设计一种新债券—CPI债券,它与国家CPI牢牢挂钩但不给利息(特定经济态时还可以是负利息管理),国家规定此种债券任何时候都可以按面额大小经CPI校正后兑现成法币。
比如说国民A在t0时用a元法币购得面值为a元的CPI债券,若到t1时其CPI相对t0时为200(上涨1倍),则t1时可兑现法币
同理,PPI债券的意义在于:确保一定量的法币任何时候都能购买到价值量等同的“与生产有关的生产资料或劳务”。
PYN债券的意义在于:确保一定量的法币任何时候都能购买到价值量等同的“通用商品”。此处的“通用商品”是社会产出的全部商品,不分生产与消费。
可以理解人们都期望法币价值保持稳定,但当经济实践中遇到经济增长、财富分配、投资就业等多重社会目标与这种期望相矛盾时,人们就不得不综合权衡各种利害得失。
当保持法币价值稳定的益处已经小于其损失时,保持法币价值稳定就不是一种明智行为(不包括对外债务,此处特指各国国内流通的法币)。然而,如果没有任何金融工具可以为一些应当保值的法币财富保值(如国际债务、国内养老基金等),人类政治经济可持续繁荣就难以保障。因此,综合性地多样化管理法币价值(或购买力)才是各国应当动态采用的明智策略。
9 用好法币的四个基本条件[17]
法币的最大好处在于其发行成本几近于零,各国央行可以低成本无限量地发行…能否用好法币造福人类,需要极高的经济学智慧、相当高的社会道德良心、较充分有效的民主机制以及科学货币价值锚理论等的系统协同。
9.1用好法币的第一个基本条件--极高的经济学智慧
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的灵活组合及变通本身就十分复杂,什么时候发多少货币?利率为多少?这些货币总量如何分配?工资多少?福利多少?投资多少?世界顶级经济学者也不敢说他就轻车熟路。连续执掌美联储十八年(1987-2005年)的当代金融奇才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自己也承认自己对得多错得少是因为自己“运气好”( 他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提及担任美联储主席的职业生涯,也自我总结道,“我真得很走运。”http://baike.baidu.com/view/63757.htm?fr=ala0_1)。就是这样的金融奇才在卸任后也为美国留下了堆积如山的债务,这些债务产生的负作用如何消除考验着格林斯潘的接任者们。
9.2 用好法币的第二个基本条件--相当高的社会道德良心
因为法币是一种国家信用凭证,它就是一种价值符号,在法律强制下这种凭证可以按其价值符号所代表的商品价值量得到兑现…所以法币的分配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财富大蛋糕的分配问题,国家可以无限量发行法币并按国家意志分配给各类国民们一定数量的这种价值凭证。如果当权者们没有基本的公平正义,在法币体系中,滥用权力不公平地分配法币数量进而达到贫富分化或掠夺社会财富的目的就十分容易。而在一个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中,人们拥有较高的社会道德良心,执政者们内心深处的公平公正等基本社会价值观会时时处处影响到他们的各种决策,当然包括用好法币体系较合理地调节国民收入、实现国民经济平衡可持续地发展。
9.3 用好法币的第三个基本条件--较充分有效的民主机制
在当今世界上,就算比较发达的欧美国家,也不可能在政治经济中主要依赖每个人的社会道德良心来治国,他们的成功更多的还是取决于其比较健全的民主法制体系。虽然不能说他们一点问题没有,但他们用公开机制等基本上保障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公正。不难想像得到,如果没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法制体系及相应的公开监督机制,再高的个人修养也难保不出现较大的混乱。
9.4 用好法币的第四个基本条件--科学货币价值锚理论
仅仅有了以上三条就够了吗?各国经济事实特别是法币体系多次出现的金融危机(包括2010年的欧元危机)证明传统法币体系因为其价值符号与其所代表的价值量间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对等关系而引起了诸多金融问题。所以人们才要苦苦寻找 “超主权”货币体系。但因为科学合理的货币价值本位理论没有找到,G20多次会议也没能提出实质性的“超主权”货币方案。
本文在(5.3 全部商品货币锚)这一小节中介绍的PYN货币锚是迄今相对最科学的货币价值锚理论。
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锚科学等式1PYN=V/n=GDP/n是基于社会全部商品的价值量和其相对应的货币价格量的内在联系推论出来的,根据1PYN=V/n=GDP/n 及其相关经济学知识,PYN理论研究中严谨科学地推导出了五个基本方程式,它们就是当今建设超主权货币新金融体系的科学理论基础。
9.5 用好法币的四个基本条件系统协同作用简析
经济学智慧不高,其它三条再好,也会发生经济政策失误。比如产能过剩时还要大量投资、消费已经过度时还要加大福利…
社会道德良心普遍缺失时,即使有较健全的民主法制制度,也容易流于形式,同时社会监督成本也会提高许多;此时的经济学高智慧也极易为强权集团所利用…
民主法制不健全时,相对应的公开监督机制也就无从谈起,此时若其它三条特别好,尚可一时一地保持公平公正;但这种公平公正特别不稳定,谋私者们违规成本比较低,整个经济系统十分虚弱,随时随地都处于易受攻击的高风险中…
没有科学合理的货币价值锚理论就是当今世界经济的现实,在没有太大危机及冲突时,若其它三个条件基本满足时,经济尚可比较平衡地运行;当各国遇到危机时,多种因素就会协同破坏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行,各国货币间的汇率之争就会没完没了…
10 结束语
人类经济发展催生了法币的诞生并促进了传统商品货币职能的自然演化。法币金融体系不仅提高了铸币税使用的灵活性,还赋予了国家一种分配财富的新工具,同时也增大了通货膨胀发生的概率。无疑,如何趋利避害地用好法币为人类政治经济服务,是世界各国经济学人及各界管理者们的共同任务。
也许,本文简要分析传统商品货币五大职能在法币金融体系中的演化、强调法币征税与分配新职能、简介几种代表性货币锚理论、提出基于平均劳动生产率货币锚理论的超主权货币新金融体系建设设想、分析法币悖论原因及其法币多样化管理策略、同时强调用好法币的几个基本条件等理论探索工作,可以为法币金融体系的完善有所启发。
参考资料
[1] 货币职能_360百科baike.so.com/doc/1413344.html
[2] 铸币税 - MBA智库百科wiki.mbalib.com/wiki/铸币税
[3]国内生产总值及其GDP分割- 超主权货币- 中国经济网经济博客blog.ce.cn/html/75/398175-5682...
[4] 无体系的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的国际货币安排--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
[5]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三大原因分析--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
[6] 周小川超主权储备货币引发热议_新浪财经finance.sina.com.cn/focus/sove...
[7]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_360百科baike.so.com/doc/6111895.html
[8] 胡宪铭. 黄金产量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J]. 黄金. 2010(07)
[9] 邱红,李肖钰. 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2)
[10] 一篮子物品的选择_张五常_新浪博客blog.sina.com.cn/s/blog_
[11] 全球货币Bancor-www.digitimes.com.tw/tw/dt/n/s...
[12] 张五常"一篮子物品"货币方案的技术困难-世界经济学人-economist.icxo.com/htmlnews/20...
[13] 世界经济千年史/[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m)著;伍晓鹰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 P93
[14] 超主权货币价值之锚到底在哪里? - 廖仁平 - 价值中国网 www.chinavalue.net/Finance/Art...
[15] PYN理论研究思路简介-超主权货币-搜狐博客lrpxjcdc.blog.sohu.com/1482962...
[16] 双货币理论--任志-www.boraid.com/article/html/10...
[17] 用好法币的四个基本条件 - 超主权货币 - 中国经济网 经济博客 blog.ce.cn/html/75/398175-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