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介绍了2013年金融统计数据有关情况。数据显示,2013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1.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1%,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同比多增6879亿元。盛松成表示,去年调控目标基本达到,2014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使货币条件既不太松也不太紧,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根据中国央行在其网站发布的公告,2013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1.90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8.89万亿元。但是在此同时,去年12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仅4825亿元人民币,为2012年12月份新增4543亿元以来的12个月最低值,相比11月份的6246亿元明显下滑。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是年度历史最高水平,比2012年多增1.53万亿元。分阶段来看,2013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0.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8万亿元;下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8497亿元。盛松成对此表示,央行并未超发货币,广义货币(M2)增长快是由于储蓄率较高。盛松成介绍,现在我国储蓄存款余额接近45万亿,非金融企业存款30多万亿,再加上其他存款,再加上5.8万亿,所以是110万亿。“储蓄率比较高的经济体,其货币总量也往往会比较高。同时,间接融资占比比较高的经济体,货币总量也会相对较多。”
房地产贷款平稳较快增长。2013年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14.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上季末高0.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1%,比1至9月增量占比高0.5个百分点。12月末,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07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季末低3.3个百分点。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16.3%,比上季末高1.4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余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比上季末低0.2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7万亿元,同比多增7389亿元。12月末,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余额7260亿元,同比增长26.7%,增速比上季末低4.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530亿元,占同期房产开发贷款增量的31%,比1至9月增量占比高2.9个百分点。六是拽贷款同比多增较多。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拽贷款余额19.86万亿元,同比增长23.1%,增速比上季末低0.6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71万亿元,同比多增1.19万亿元。12月末,拽消费性贷款余额12.98万亿元,同比增长24.3%,增速比上季末低0.4个百分点,全年增加2.54万亿元,同比多增9730亿元;拽经营性贷款余额6.88万亿元,同比增长20.8%,增速比上季末低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1.17万亿元,同比多增2146亿元。
对于今年的货币政策,盛松成表示,去年调控目标基本达到;2014年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使货币条件既不太松也不太紧,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而机构对于今年货币政策的预判,也多认为会中性偏紧。如野村证券认为,去年四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1570亿美元至3.82亿美元,表明有大规模的资本流入,预计这种态势将延续至今年第一季度,央行一季度的货币政策将保持紧缩。恒生银行的经济报告也认为,预期2014年货币政策将延续中性偏紧的方向。“中性”表现在目标利率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将维持不变,“偏紧”表现为央行将采取措施防止信贷增长过快及控制影子银行的贷款增长。报告预期,今年广义货币供应可能增长大约13%,社会融资规模或为18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亦将达至约9.5万亿元。2013年年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3.6%,较上月下降了0.6个百分点,较2012年年末下降了0.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9.3%,较上月末略降了0.1个百分点,但较2012年年末上升了2.8个百分点。有学者计算后的发现是:货币超发率在2001-2005年,平均是5.4个百分点;在2003-2007年,平均是2.8个百分点;而2008-2010年,是9个百分点。第二种算法是用当年的m2除以当年名义gdp来计算相对货币超发系数,其含义是每1元gdp背后有多少广义货币在支撑。
以此计算,我国的货币超发系数从1996年起就大于1,最近两年达到峰值,大致在1.8-1.9之间。据统计,2010年底,我国39.7983万亿元的gdp规模,是1978年3645.2亿元gdp规模的109倍。但同期,广义货币供应量(m2,广义货币=流通中现金+银行活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却从1978年的859.45亿元增长到2010年底的72.6万亿元,为845倍。从1985年以来,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大约以高达22%的复合年率连续增长了24年。自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我国的货币投放主要为两大渠道:一是各类贷款的增加,2006年至今的五年中共增加贷款29万亿,比2005年以前的全部贷款余额增加了240.3%;二是外汇占款的增加,五年中增加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相对应)14.7万亿,比2005年以前的全部外汇占款余额增加了206.9%。五年中,这两大渠道投放的货币供应量均比前5、6年总和翻了2倍以上,绝对额增加了40余万亿。尽管这五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最需要资金投入的五年,但五年gdp累计增长了102.4%,绝对额增加了19万亿。货币供给的增长量远大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量。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货币供应量长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发生通胀的次数和幅度仍然有限,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货币之谜”。m2的高速增长与我国资产规模和经济活动规模的增长是相关的,但我国的m2占gdp比重达到180%(假设今年的gdp达到38万亿),而美国只有60%左右。这说明中国的m2高增长与资产规模的扩张有更大的关系,比如,美国m2的增速在过去20多年中基本与gdp的增速保持同步,而中国则大大超过gdp的增速,也超过gdp增速加cpi大约6个百分点左右。这被麦金农等经济学家成为“中国货币之谜”,即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没有引起通胀;其谜底就是资产价格,尤其是土地价格、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涨。m2的快速增长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其一,从供给上,为我国信贷市场提供了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通过银行信贷,将居民对住房的潜在需求转变为有效需求,推动了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其二,从供给上, m2的增加使得房地产商从银行获得贷款可能性增加,加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反过来促使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进一步导致房地产价格变化。
货币供应量与房地产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均分别呈现正相关关系.这是由于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可能会超过经济运行所需的货币数量而引起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而导致通货膨胀现象。另一方面,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将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货币贬值,而货币贬值又会使得房地产价格上升。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或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体现在三个方面:(1)财富效应,房地产价格的上升意味着人们名义财富的增加,货币需求相应增加。(2)交易效应,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往往伴随着交易量的扩张。成交量越大,需要用来完成媒介作用的货币就越多,相应地,对货币的需求就越大。(3)替代效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会使得人们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多持有房地产,少持有货币,货币在人们资产组合的比重下降,会降低货币需求。房地产价格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由这三方面的效应共同决定,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增大了货币需求,而替代效应减少了货币需求。货币供应量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从而导致货币贬值,从而cpi上升。
2000年以来,中国房价涨幅跟m2涨幅基本一致, 即证明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化, 大量发行货币而通涨率仍然低企, 就证明货币流向了其它地方, 唯一能解释的, 就是房地产吸收了货币。在货币供应量超幅增长的一个印钞时代,最好的投资品就是房地产和黄金,房子、黄金等一直都没有变,变化的是货币。而房地产是否能继续再涨下去呢? 如果涨不下去, 则货币将只能流向消费品,造成严重通涨。我们可以这样描述从货币超发到物价上涨的行走路径:货币的超发带来楼市等资产市场的泡沫,引发房屋销售和租金价格上涨,进而推升城市的服务性价格上涨。当城市的生活成本上涨以后,劳动力价格也出现上涨,最终带动CPI的整体上涨。数据显示,为应对金融危机,为应对突如其来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2009年、2010年两年共投放贷款18万亿,外汇占款增加5万亿,进而导致货币供应量(m2)增加22万亿(2008年末47.5万亿,2010年末72.6万亿),两年的增量几乎相当于新中国60年来投放量的一半(47.2%),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已经一举位居全球第一位。
尽管我国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3,但m2总量却几乎相当于美国的120%。如此高的货币势能,必然成为通胀的隐患,一旦其他两个要素失控,必然推动物价恶性上涨,房价等资产价格最先开始飙升,之后黄金、邮品、玉器、普洱茶等具有收藏属性的商品价格也开始上涨,在过去十年中古玩、艺术品、珠宝等收藏品的涨幅,几乎也上涨了10倍以上。因此,要真正抑制房价泡沫,一方面通过调控政策抑制过度信贷需求,另一方面必须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之回归到合理的范围之内。如果一边超常规增加货币供应量,一边又要求抑制房价,则是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房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归结为货币超发,任志强表示:“看看这几年房价为什么涨这么快?因为货币超发,中国超发货币之后,没有看到通胀,是因为政府采取了限价的手段。”而王石也发布微博评论道:一直印钞票当然不差钱,但还能维持多久?早该收紧了。货币超发效应已经渗透到千家万户,近期令世人目瞪口呆的“中国大妈”式抢金潮印证了老百姓最在意手头的“钱袋子”缩水,关键是如何让资产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