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及家人与北京大学的历史因缘(《严复的一些史实》之二十六)


                                                                      
严复及家人与北京大学的历史因缘
 
严孝潜
 
严复在1912225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51日当时政府下令将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53日任命严复署理北京大学校校长职务,54严复正式就任北京大学校第一任校长,但于107日严复被迫辞去北京大学校长职务。
严复在北京大学担任校长职务,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但严复与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却有着很长的历史因缘。
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当年717日管理京师大学堂事务大臣孙家鼐奏派张元济为大学堂总办,並拟请严复为总教习。但后来主其事者,忽易前议,严复仍当他的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办,与京师大学堂第一任总教习,失之交臂。
不过,在京师大学堂还未成立时,严复早在1896年,他就协助张元济在北京筹办“通艺学堂”,通艺学堂的名字就是严复所取,严复还帮助学堂聘请英国教习,并推荐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第五届毕业生、严复的族侄严培南(君潜),在学堂开办初期担任唯一的常驻教员,而且严复自已还多次到通艺学堂讲学,以“考订功课,讲明学术”。1898年9月严复应光绪皇帝召见来北京时,就住在通艺学堂,并还于戉戌政变前夕,在通艺学堂讲授《西学门经功用》。戉戌政变后,张元济被革职永不录用,通艺学堂被併入新成立的京师大学堂。所以,可以讲严复与北京大学的历史因缘,可以往前追溯到1896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的前二年。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洋兵的占领和摧残,建筑残破,图书仪器荡然无存,师生流离,以至学校被迫关闭。直到1901年底,清政府下谕筹议重新恢复京师大学堂,并在1902年初派张百熙为管学大臣着手筹办。
张百熙在1902110日被派为管学大臣,经理大学堂一切事宜后,当即邀请时在天津任开平矿务局华部总办的严复,到北京商讨复办京师大学堂的相关事宜。213日张百熙奏准吴汝纶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但吴汝纶不肯就职。京师大学堂当时还附设有編、译书两局,张百熙以李希圣为編书局总纂,以严复为译书局总办,但严复亦不肯就职。后来,在34日,严复才同意在担任天津开平矿务局华部总办的同时,兼职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平时往返於京津两地,直到190423月间,严复先后辞去天津和京师大学堂两个职务,在418目离开北京,去了上海。
如此说来,严复虽然与京师大学堂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因缘,但直接在京师大学堂任职也只有在1902年至1904年的这二年时间。
 
严复的家人和严复一样,与北京大学亦有许多历史因缘情结,有不少的人,曾在北京大学或京师大学堂学习或工作过。
1)严复的族弟严文炳(彬亭),天津北洋水师学堂管轮班第二届(1889年)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00年北洋水师学堂被八国联军所毁后,先任职于海军部,后一直任教于京师大学堂及北京大学。1920年病逝北京,严复在给三儿严琥的信中曾提及:“彬亭叔已于初间身故,从此无起课最灵人矣。”其大儿子严又彬在抗日战争初期江阴要塞保卫战中任海军“建康”号副舰长,二儿子严铁生曾任铁道部第四设计院总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四儿子严恺,水利和海岸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
 
2)严复的族侄严培南(君潜),严培南小时在福建老家,严复见他聪敏,就带他到天津读书, 189510月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96年经严复推荐在北京通艺学堂担任常驻教习,19021月任北京五城学堂分教习,19038月与严璩、林琴南合译的《伊索寓言》出版,后在京师大学堂任英语和数学教员,1912年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时又聘他为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严培南的夫人在这以前,在京师生了五个孩子都夭折了,直到1912年才又生了长女严倚云。当时,严复的长子严璩,年近四十依然没有子女,严复提议让严倚云过继给严璩,就这样严倚云成了严复的长孙女。
稍后严培南夫妇又生有女儿严以安,抗战前在《北平时报》任记者又名严灵,笔名星子,抗战时曾在香港《大公报》以及大后方的报刊工作。以后严培南夫妇又生有一个女儿严以宁和一个儿子严以诚。
 
3)严复的大儿子严璩(伯玉),1874年生,1896年至1900年留学英国,回国后任江苏试用通判。19016月清政府授酵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前往德国,严璩被命为“三等翻译官”隨行。1902年严复任京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后,严璩也在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任职。19038月与严培南、林琴南合译的《伊索寓言》出版。1904年任驻法使馆的参赞。19055月严璩以越南视察史身份去了越南,与法国办理交涉有关商务及人头税等事务。 1908年严璩以四品京卿和道员官阶调任广东全省电政监督。 1909年,宣统元年严璩以二品卿衔大员,受到“特恩”回福建做“财政正监理官”1912年严璩回到北京,以財政和洋务专家的资格,继续在財政和盐务部门担任要职,历任长芦盐运使、財政部参事、公债司司长等职。1919年十月革命胜利后,担任“华俄道胜银行清理处”督办。 1921年以后,严璩曾三度任北洋政府的財政部次长、全国盐务署署长兼盐务稽核总所总办等要职。1924年北洋政府许世英组阁时,要他出任财长,他先坚辞不就,后因众意殷恳,无法固辞,只得答应以次长代理部务(财政总长由许世英以国务总理兼摄)。北代后期1929年孙科任行政院长时期,严璩到南京担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这是他第四次任财政次长,但这次他只做了十八天的次长,財政部就为宋、孔两家所垄断而离职。以后,只好就任司法行政部总务司司长。1933年严璩失业寓居上海,时年59岁,经济情况困难万分。上海沦陷后,日寇打算拥他出来做伪财政部长,并威吓说若拒绝出任,可能有其他危险等语,但严璩表示宁死也不干伪財政部长。1942年冬天,严璩带着一身傲骨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4)严复族侄严家理,其父严传澜(家中小名团团)是严复的族弟,曾任长江南北岸炮台台长,19198月病逝,严复在上海闻讯后,在给三儿严琥的信中说:“此人早世,令人悼惜万分,不但吾辈家乡之事,托渠出力者极多,此后不知谁托,而宗族乡党之中,求其笃练勤干如团叔者,殆难再得。吾父子去年蒙渠助力,情谊甚深,思之令人耿耿耳。”严传□死时,军方已欠饷多月,死后应领薪俸抚恤金,家人都支领不到,时严家理才八岁,家中寡母被债主汹汹索债,甚至告上法院,无法应付,曾几次企图自杀,正在危难时候,严复在192010月回闽,見到严家理得知寡母孤儿处境之苦,老泪横流,当即写了一封信叫严琥面投当时福建督军李厚基,请其查明情况发放应领薪俸抚恤金。时任福建督军的李厚基是由时任海军总长刘冠雄提拨的,而刘冠雄则是严复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职时的第三届驾驶班毕业生,对严复非常的尊重,所以李厚基接到严复的信后,立即派遣专人将积欠的薪俸和抚恤金送交给严家理的母亲,还清了债务。严复在闽期间,还非常关注严家理的学习,在严复逝世前的一年中,曾两次盘问过严家理的课业,还亲自教严家理读王安石的《孟嘗君传》和王勃的《滕王阁序》。並面允严家理要带他到北京,负责他的生活,和严复的小儿子严玷一起读书。严复192110月在福州病逝后,严璩在1922年按严复遗命将时刚11岁的严家理接到北京大阮府胡同家中读书,並负责其全部生活。后来,严家理在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於1936年毕业。严家理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曾对严家理说“以几道先生在近代学术文化上的贡献,绝非清代遗老如陈宝琛辈所能窥测想象,伯玉以慕志铭之作,委诸陈老先生,殊不可解。”言外之意,似乎为严复作墓志铭,非他莫属。1936年严家理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到福建,先后在福建省银行和福建省政府任职,1945年去了台湾,在1948年又回到福州,1950年在福建学院任讲师,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到厦门大学任经济系教授。
5)严复的外甥女婿叶可粱(肖鹤),叶可梁是叶祖珪的侄儿,叶祖珪是严复的同乡、又是福建船政学堂的同学、又一起去英国留学。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时,叶祖珪任“靖远”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中,旗艇“靖远”舰桅楼被毁,无从指挥全舰队,叶祖珪果断下令升起司令旗以代替,使北洋水师声势复振。在北洋水师覆灭后,叶祖珪被革职待罪天津。1898年叶祖珪奉命率领 “海筹”、“海琛”等三兵船回闽进行整修,临行前严复托叶祖珪在福建招收30名15岁左右的优秀子弟来天津水师学堂学习,回津后18994月, 慈禧太后重新任命叶祖洼为北洋水师统领。就在这段时间中,经严复和叶祖珪联手撮合,不久,叶可梁和严复外甥女何纫兰结为夫妻。叶可粱中学毕业于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结婚后到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毕业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专攻农学,又入密芝根大学深造,获硕士学位。1909年回国,严复在19091129写给何纫兰信中曾提到:“甥婿学成归里,如谚所谓‘衣锦还乡’,年少,前程令人健羡”,1910112严复在给何纫兰的信中又提到:“甥婿明年是否来京部试分科?大学中设有农科,系罗叔韫名振玉,上虞人监督,若早来,可于其中想法也”,对叶可梁关怀备至。19109月,叶可梁到北京参加学部游学生考试,915严复在给夫人朱明丽信中提到:“勉生(朱明丽之弟)已见过两面,渠与肖鹤大抵皆可望一等,从此皆成进士矣。”在917的信中,又告以:“学部榜发,肖鹤中一等第四名,勉生中一等十一名,恭喜恭喜!”后来,叶可梁被授于“进士”出身,严复即修函道贺。19125月严复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后,拟加强农科建设,要在郊区拓建农事试验场千亩,招聘教员二十名,并要求用英语传授新农学。严复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有专长、年青有为的叶可梁,聘请他担任北京大学第一任农科学长。后来,叶可粱被派往美国任旧金山领事馆总领事。
6)严复的长孙女严倚云,严倚云过继给严璩当女儿,成为严复的长孙女后,在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教育系,抗日战争时期,隨学校到西南联大上学,毕业后留在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任助教、讲师,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教育系任讲师,1947年离开北京大学去了美国。她在美国一面教书、一面进修,1956年获康奈尔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先后任南加洲大学亚洲学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教授。由于她在学术研究与教授中文方面的成就,曾被列入《美国学者名人录》、《美国妇女名人录》、《美国教育家名人录》,并当选全美外国语荣誉学会第二副主席,世界教育荣誉学会分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