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应是市场化


 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应是市场化

作者:刘植荣

继《人民日报》为公务员涨薪造势,称废除双轨制“拉平养老金待遇对公务员不公平”外,媒体报道称北京公务员涨薪箭在弦上,退休金或再增长。近日,不少人大代表也在人大会上呼吁为公务员涨薪,例如,在广东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多位代表呼吁给公务员加薪,广东省人大代表刘林为公务员诉苦说:“法官工资真的不高,月薪也就1万元左右,公检法才是弱势群体。”深圳市公安局局长刘庆生在人大会上抱怨自己工资低:现在一个泥水工一小时多少钱?一个小时有没有70元以下的?木工我是知道的,现在很多木工一天没有350块钱,你是请不到的。人民代表俨然成了“公务员代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家官媒呼吁为低收入的百姓涨薪,也没听说哪个人大代表呼吁为私营部门的打工者涨薪。

那么,公务员月薪1万元是不是高薪?中国工资现状是个什么样子?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应该怎么个改法?

有媒体报道称《收入分配改革细则》将在2014年出台。社科院20131226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2012年中国城乡收入相差20倍。中国贫富差距早已突破基尼系数0.474的国际警戒线,为此,收入分配改革备受公众关注。

国家统计局2013118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2012年是0.474,这10年间有所下降。不过,国家统计局的这一数据遭到广泛质疑,普遍认为,中国贫富差距在过去10年并没有缩小,而是扩大了。西南财经大学在2012129发布的研究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基尼系数是0.6

要想使收入分配朝着正确方向改革,就必须首先弄清中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笔者在《工资高低如何对比》一文中推算出,2012年中国从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为1857元,这个数字包括一些从业人员的财产性等工资以外的收入,全国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肯定要低于每月1857元。我们的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不到33%,而欧洲国家从1980年以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一直在63%以上。

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低,是因为我们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定得过低。目前全国各地区的法定最低月工资一般在1200元左右,也就是每年14400元,仅占人均GDP36%,而世界平均最低年工资是人均GDP60%。所以,即使按照世界平均标准,中国目前的全国法定最低月工资标准应为2000元。

平均工资只能让我们知道中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但中国收入分配差距主要体现在私营单位和非私营单位之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2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是28752元,这一标准仅略高于世界平均最低工资占人均GDP的比重;而2012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是46769元,非私营部门的工资比私营部门的高出63%。国家统计局所称的“私营部门”是指“私人法人单位”,但中国大量劳动力的雇主并非法人单位,这些人的工资并未在统计范围之内,而他们的工资一般会更低。

笔者对世界183个国家的工资制度进行研究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市场经济国家就要让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工资标准由市场调节。当一个行业的工资过高时,必然会吸引过多的应聘者,雇主便会降低这个行业的工资,以减少劳动力成本。反之,如果一个行业出现招聘难时,雇主就要提高这个行业的工资,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应聘。政府对首次收入分配的干预,只规定法定最低工资标准,其他的就都交给市场去配置劳动力资源。

非私营单位垄断着全民资源,绝不能自己给自己定工资标准,而是要紧盯市场,让自己的工资标准与私营单位保持一致。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甚至有法律规定:公务员工资不得超过私营企业。

根据国际经验,只要做到全国从业人员的工资市场化,全社会平均工资必然会在两倍于最低工资的标准上下波动。国际上一般把全国从业人员工资中位数的40%作为贫困线,工资中位数的160%作为富裕线,收入位于贫困线和富裕线之间的群体就构成一个社会的中产阶层。这才是科学、合理,使社会和谐的工资制度。

总之,收入分配改革决不能各说各的利益,我们必须把8亿从业人员放在一个坐标系内统筹考虑。要把最低工资标准定在人均GDP60%以上,然后让市场“看不见的手”通过劳动力价格杠杆去配置劳动力资源,非私营单位的工资水平要与私营单位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