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在于制度差异
一、中美贸易摩擦现状
近年来,中美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中美经贸合作扩展到原材料、技术、核能、金融等领域。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中美经贸关系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中美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加剧。
表1.中美两国贸易摩擦主要领域
时期 |
贸易摩擦的领域 |
主导者 |
贸易摩擦手段 |
1979年-1989年 |
纺织品、工业品等 |
美国 |
配额、反倾销 |
1990年-2001年 |
市场准入、纺织品、工业品、知识产权 |
美国 |
禁运、配额、反倾销、经 济制裁 |
2002年-2012年 |
纺织品、钢铁、轮胎、钻管、鸡肉、钢丝层板、铜版纸、磷酸盐 |
美国 |
配额、反补贴、反倾销为主、召回和停止进口某类产品 |
数据来源:商务部网站 http://www.mofcom.gov.cn/
由表1可知,中美贸易摩擦的领域是越来越广泛,由基础的产品领域逐渐扩展,而且与此同时,贸易摩擦手段也是不断地多样化,这样的转变给中美贸易造成不良影响。总体来看,我国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商品。
表2.中美贸易摩擦
时间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案件总数 |
175 |
221 |
289 |
29 |
反倾销 |
151 |
174 |
241 |
21 |
反补贴 |
24 |
;47 |
48 |
8 |
资料来源: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 http://www.cacs.gov.cn/
表2列出了近几年美国对我国发起的贸易摩擦调查,中美贸易摩擦严重阻碍了我国对美产品的出口,降低了两国的福利水平。美国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减轻进口的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不利冲击;此外;美国还通过一系列的商务谈判要求我国为其开放更多的市场。2009年,美国对我国轮胎产品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对其出口造成严重阻碍,造成我国当年对美出口轮胎3亿条,比2008年下降3.3%,价值76.8亿美元,下降4.7%;同年9月美国对我国钢制标准紧固件发起“双反”调查,使我国当年对美出口该产品23.7亿美元,下降46.2%;
二、制度差异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根源
(1)基本经济制度差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其最终目标是建成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但其过渡时期国家仍然掌握较大的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在这种基本经济制度下,中国在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地方GDP增长的冲动导致产业结构雷同,重复投资严重,产能过剩,使中国的许多产业和产品形成对国际市场的极大的依赖。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由于国有经济得到中央政府的更多支持,掌握和垄断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经济进一步扩张,产生了理论界广为争议的“国进民退”现象。
美国是典型的实行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联邦政府对经济很少直接干预,企业对投资与经营享有较完全的决策权。在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重大经济危机中,美国政府在危机中对经济的干预更多的是在反垄断和社会收入分配领域。从在当时在任政府的行为上,可以看出美国政府坚持奉行自由主义经济制度的态度。所以美国并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故在价格裁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导致反倾销、反补贴的行为经常发生。
(2)中美贸易政策差异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在加入WTO后,这种趋势更为明显,2001年以来中国的出口每年以20% - 30% 的幅度增长。应该说美国多年来采取的一些国内政策,客观上鼓励国外的产品大量向美国出口,导致美国贸易逆差的迅速扩大化。但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在逐步由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
(3)技术标准差异
中美两国在技术标准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说:环保技术标准、检疫免疫标准等,美国的技术标准一般比我国更为先进或者发达,在这些方面美国具有优势,因此美国就可以利用技术标准,来制定很多技术性的壁垒来限制中国产品进入美国,而我国针对美国的政策也采取了相关的措施,这样就造成了中美贸易的摩擦不断发生。
中美制度差异能够影响两国企业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中美在贸易的过程中,美国的环保技术标准比我国更为完善,那么一方面美国贸易中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比中国要小,从而在国际贸易处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美国的某些制度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构成了壁垒,导致出口运行成本高,两个方面的影响增大了两国贸易进行的阻力,使得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三、以制度协调促进中美贸易协调发展
1.互相承认各自的社会经济制度
中美关系是当前国际社会的主要关系之一,世界各国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但是,由于中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环保标准、劳工标准、技术标准等社会经济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异成为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因此两国都应该在社会经济制度的而互相承认方面做出努力,相互承认对避免国际贸易摩擦的作用在于出口国不会因产品不符合进口国的环保标准、技术标准等而遭到禁止产品或退回, 也不会因劳工标准的不一致而面临反倾销的调查,更没有必要支付为达到对方国家的规制标准而带来的额外成本,从而实现出口竞争力的提高和促进自由化的结果。因此,相互承认是解决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方法。
2. 建立经济联盟,制定和执行统一的制度
经济联盟是成员之间不但商品和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建立对外共同关税,而且要求成员间实施统一的规制,制定和执行某些共同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等。其结果是: 成员国之间消除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实现了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避免了反倾销、反补贴、技术贸易壁垒等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可见,结成经济联盟,执行统一的制度跨越了贸易壁垒的限制,创造了贸易的共赢,是避免国际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
3.通过制度变革实现贸易再平衡
当今世界,国际上相当多的贸易摩擦就是由一方对另一方巨额的贸易顺差或逆差所引发的,而形成贸易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则是双方经济政策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解决贸易摩擦的对策在于贸易双方进行协商,调整各自的经济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贸易逆差国应大幅度削减财政赤字,同时,为了防止削减财政赤字可能引发的通货紧缩,贸易顺差国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对逆差国公共产品的进口;在汇率政策方面,贸易顺差国应实行本币的升值,逆差国则实行本币的贬值;在货币方面,各国应实行中性的货币政策。这样,通过政策的调整,就能改善双方的贸易不平衡,实现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在制度协调中都能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