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传统广电媒体正在遭遇冰火两重天。
前一年,在全球广告市场萎靡的环境下,中国广播电视广告收入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全年实现收入1270.25亿元,同比增长13.12%,广播电视总收入首次突破3000亿元,达到3268.79亿元,第一媒体的地位依然稳固。
在登上巅峰的同时,广电经营者们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据央视索福瑞的调查,从2009年到2013年,每天收看电视的观众数量逐年下滑,日观众到达率从74.5%下降到68.4%。而在最新发布的《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中,北京地区电视机开机率从3年前的70%下降至30%,收视观众普遍呈现老龄化、妇女化发展趋势,年轻、高消费观众的流失意味着广告价值的损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媒体发展风生水起。CNNIC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3.89亿,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互联网点播,收看热门电视剧和综艺节目。今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达到430.7亿元,同比增长32.3%。社交网站、视频网站等互联网公司正在利用自身在用户数据分析、互动营销、移动互联网布局等方面的优势,构筑相对于电视广告服务商的差异化优势。这对于处于白热化竞争中的广电媒体尤其是城市广电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月,国家广电总局出台1号文件《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要求“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台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并明确“三至五年后确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的目标。为了阻止更多的市场和地位被网络蚕食,传统广电媒体开始试水“新媒体”发展,在组织架构和业务平台的搭建上,成立专职部门整合新媒体业务。湖南卫视推出APP“呼啦”,希望以此突破电视观众和内容生产者之间不能“互动”的瓶颈;河南卫视与爱奇艺联合制作节目《汉字英雄》,双方按照1:1比例投资,共享收入分成;苏州广播电视台立足本地,推出本地生活服务APP“无线苏州”。从央视到地方台,“新媒体部门”几乎成了标配。
春节前夕,杭州市委书记黄坤明在视察文广集团新媒体业务时专门提出要求大力发展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台。今年以来,文广集团以“葫芦网”为基础,整合资源,增加投入,积极筹建全新的杭州网络广播电视台,全力打造传统广电以外的网络传播新平台,并提出用三年时间“打造本土主要媒体信息的集成服务提供商和本地优质生活服务提供商”的发展目标。
截止目前,杭州电视台首个移动客户端APP应用的下载量已将近4万。两款全新手机移动应用产品“爱杭州”、“杭州帮”上线两周就获得了超过6000用户。7月1日,亚洲最大交通枢纽——杭州火车东站正式启用,杭州电视台对此进行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电视直播,文广集团旗下葫芦网和“杭州电视台”手机客户端进行同步网络视频直播。直播期间,登陆葫芦网官方网站观看直播的网民累计超过11万,通过手机观看直播的流量超过2万。
网络广播电视台带来的改变不仅局限于渠道和业态,更深刻的变革发生在思维观念。集团广播、电视、周报纷纷开设官方微信,把二维码挂在电视屏幕的显著位置,并着手组建新媒体部门,力图挖掘新媒体在信息发布、受众互动、线下营销等方面的潜力。截止8月26日,交通91.8电台官方微信关注用户数量突破27万,每天收到的微信爆料与互动多达上万条。用户、跨界、二维码,这些全新语汇的背后凝结着广电变革的理念和策略。
3000年前,成汤命人在自己的澡盆上刻下了九个字“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也正是当下广电媒体所需坚持的勇气与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