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


头脑风暴

咱兄弟的公司进行新产品研发,组织一班兄弟进行了数次头脑风暴式研讨。

参与部门从前期拓展、设计、营销到财务再到战略等部门,几乎囊括了公司所有部门。大家对于住宅地产必定是明日黄花没有任何怀疑,对于商业地产低水平重复建设,设计严重同质化也都几乎全票认可,大家把注意力放在休闲、“享乐”类产品研发上,对此我也表示“严重赞同”。

咱兄弟和我讲,他们模仿了万达产品——某一段时间内成批复制三代城市综合体,面积大致15万平方米,由于标准化做得非常精致,得以快速复制。咱们兄弟的公司设计产品时也先设定了规模,然后往里填业态。

我直言了他们做法的“缺陷”:有点产品主义,对于市场的关注度不够。我曾经讲过业态配比大约是商业地产最精华部分,一定要考虑消费者的习惯和消费特点,比如您的餐饮、零售的配比是否与来此消费的客流需求?或者是在某种程度上领先于市场的需求?如果结论是肯定的,招商运行的压力当然会小得多,最终的收益也会很好。

基点

市场是房地产企业的生活土壤,绝对一点讲所有的动作都不能脱离市场。

曾经有人讲苹果CEO库克是迎合市场、服从市场的,而乔布斯是主导市场的。其实乔布斯的创新成果IPONEIPAD大受市场的热捧,绝对不是忽视了市场,而是在本质上暗合了人们的消费习惯(用手指划拉符合人体工学,又省去了电子笔丢失的麻烦),非常契合市场需求的。

而现在不少企业忽视市场的声音,只顾低头打磨自己的产品,还期待酒香不怕巷子深呢,他们离社会越来越远了。

2012年仅中国光伏发电的总体产能是世界总需求的150%以上,必定有企业要死是不用争论的。回到房地产的创新,重要的原则是不能脱离市场;商业地产也一定要考虑市场的容量,总体容量的过剩带来的一定是有人哭(市场上未必有人笑的,经常会多败俱伤)。

不是有人讲过,领先半步叫先进,领先一步就是先烈吗?在地产创新上,也是一样的道理,脱离市场的设计只能算是求奇、求怪,算不上创新。

章法

 

创新不都是海阔天空,也是有章有法、有条有理的。

曾经看过几段美国著名的计公司IDEO的视频,该公司1982年为苹果公司设计了第一只鼠标,还设计了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他们创新是有套路、有章法的,无论设计何种产品,他们总是由了解终端用户开始,专注聆听他们的个人体验和故事,悉心观察他们的行为,从而揭示隐藏的需求和渴望,并以此为灵感踏上设计之旅。

IDEO发现这样的方式同样可运用于产品之外领域的创新,无论是服务、界面、体验、空间还是企业转型。无论是何种创新,都是来自三个方面的最佳结合点:用户的需求性、商业的延续性以及科技的可行性。

企业的两大任务是销售和创新,而创新又是销售的源泉,于是创新是企业的第一要务。中国的房地产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产能”过剩已是不争的事实,想要在优胜劣汰的大潮中立于不败,还真得苦练内功,特别是基于客户和市场的创新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