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上涨乱象,令官方屡屡失分。已经数不清在房地产调控的问题上,上级主管部门颁布了多少红头文件。但不变的规律是,调控一次就加剧一次房价的上涨。在屡创新高的房价面前,苦命的买房者无奈得出了这样的买房规律:政府调控如同房价上涨的动员令,趁着下次调控来临之前,有需求就赶紧买,否则只能是无数的后悔在等着你。收入不高但却急需购房的中国消费者实在搞不懂,政府不会有意和百姓过不去,如此强势的政府为啥就搞不定房价呢?上一届政府被不断创新高的房价搞的很是狼狈,尽管每次都信誓旦旦地进行宏观调控,但却无一例外地铩羽而归。今年三月的五号文件,被视为是史上最严的房地产政策调控,也是上届政府最后的一次出手,而北上广一线城市今年房价涨幅均达到20%的现实,无疑是给这一调控打了响亮的又一记耳光。
从普通百姓的角度看,我觉得政府希望搞好房地产市场的初衷肯定是真实存在的,之所以屡尝败绩,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无能二字。很重要的一条是不能面对现实,没有校正错误的勇气,以致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十几年前刚开始启动房地产市场的时候,没有区别不同情况就全面放开房地产市场,没能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是最初的严重失误。新加坡是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但在开放房地产市场方面,人家却没有简单地实行一刀切,而是采取了部分开放市场,部分低收入人群采取政府补贴、低价入市的祖屋形式,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福利目标。对照我们,显然这是个重大政策失误,前几年虽然补救式地大规模进行了社会保障房建设,但为时已晚,没能起到明显的市场平衡作用。
我们的官员总是有种死不认错的劲头,这一点令人实在无语。我们搞市场的年头的确不长,犯错也的确在所难免,但如果犯错了还不认错,不能从中汲取教训,则难免会犯重复的错误。这些年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就是这样的错误循环往复,本来有很多国外好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的官员出国也不在少数。可不知何故,经验没学到,学费却交起来没完,这就苦了中国百姓啊。房地产市场的规律真的那么难以驾驭吗?当然不是,我们的官员所以反复强调客观,是不情愿正视和改正自身的错误而已。看来,自以为是,一味维护自身伟光正的光辉形象的坚持害死人啊。
既然是搞市场经济,不论怎样的国情,都必须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嘛。而市场经济基本的规律就是要研究市场需求,按价值规律办事。中国人口众多,不论收入高低,都要有房住。你不加区分地放开市场,不论收入高低都在同一基点上竞相购房,自然会出现能力悬殊的差别。在资源供求有限的前提下,有钱的买了许多房,把价格抬了起来,没钱的自然就望房兴叹了。这就是造成如今社会阶层差别巨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当然负有主要的责任,如果你还是不承认错误,这样的矛盾会更加激化,到了那时,又该如何是好呢?更何况,政府本身又是利益相关方,房价越高,政府的好处越大,进而导致土地的价格越来越高,地王频出,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普通的买房者实际成了对立的利益双方。强势又有利益在其中的政府,与弱势、苦不堪言的购房百姓之间的博弈,胜负显而易见,可长远看呢?那还真的不好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