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


回顾

本周的《周一课堂》是“看电影学管理”,名字有点类似孙路弘的两段视频,但内容却没有任何关联。

2008年的奥运会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刻下了永久的痕迹,宏大的开幕式仿佛就在昨天一般:沿着北京中轴线由南向北的一串脚印、鸟巢里宏大的开幕式、独特地点火仪式等等都永远地刻在了记忆中,给国人以震撼,给外国人展开了另外的视角,来了解中国、理解中国。

当时就有人指摘画轴的打开方法根本不是中国画式的,而是西方地图的方法;再如 “缶”其实在历史是并不这样,是张艺谋的“臆想”等等。但张艺谋率领一班人马,历时两年多时间,动用几万人,劳心费力、点灯熬油给世人奉献的这台大戏,仍然是好评如潮。

08奥运开幕式是一个宏大工程,其中创意要求之高可想而知,而其后的实现环节同样令人咋舌,其中成本紧张、人员众多、协调沟通极其复杂等给这一班组织者和总导演张艺谋增加了许多、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

混乱几乎是必然的,主要创意是装在张艺谋头脑中,为了拿出一台大家一看、一听就知道是中国的创意,张艺谋必定是费心心力的;在管理方面,向上来讲主要领导几乎没法判断创意的合理性、可实现性,而向下呢,整个团队需要不断地、反复地灌输才能真正理解;还有就是不断思想碰撞、不断调整和变化,整个08奥运项目团队的状态应该是混沌、难度统一的:目标肯定不鲜明、不唯一、不统一,而是一直处于动态调试中;再有如此庞大的团队,要不断地统一思想、统一动作何其难也,再加上不断、快速变化呢?难度大得不得了,真佩服张艺谋的智力、担当、平衡和耐烦精神,伟大真的是熬出来了。

在整个08奥运“项目”操作期间,张艺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方面是他最擅长的创意、导演和摄像等等;另外就是大量事务性工作,比如协调整个团队,每个环节出问题最后都汇总到他这里——他是主心骨,是大“牌”(是团队里真正的“大猫儿”),是解决问题的最后致胜一招;还比如由于体制原因,团队里都是腕儿人物,可不是想动谁就能动谁的。

于是期间张艺谋极其辛苦,原因之一就是他本身是艺术家,未必擅长管理、调度和控制,反过来讲就是管理大师来了也未必能如何。

片中张艺谋的表情可以看出他的坚毅、坚守,换了一般人,可能早就撤退了——早就功成名就、早就身家以亿计,有坚持的必要吗?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责任感了。

尽管过程混乱了、出现了大量人员抱怨,我特别想知道的是:如果再有这样的恢宏巨制,大家会选择谁来做总导演?看了这部片子后,相信大家还会投张艺谋的票,虽然他本人可能已经“受够了”。

反思

08奥运是场宏大绝伦的大戏,混乱与混沌有着绝对的必然,当然其成功也有着必然性,要不人家怎么不仅是一流,而且是第一名呢?

08年经济危机时有讲过,适度的泡沫有助于经济发展;我认为适度的混乱有助于企业管理效率提高,毕竟企业日常管理中有不少事情存在不确认性,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房地产开发还是不能同08奥运大戏相提并论,其难度相去十万八千里,组织的成熟度和可调度性要成熟、可靠得多。正如当年张百发市长讲的,深刻地讲房地产其实“简单的、重复的体力劳动”,房地产开发对于专业、智力都要求较高,但与卫星上天、芯片研制等相比,相当于体力劳动者并无大碍。

接下来,房地产流程虽然各企业相差较大、各地政府也有不同,但不少流程是简单、重复的,为了提高效率,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可以减少研讨、分析和判断的时间(能够少开多少无效的会议呀,也算是功德无量)。

学习

管理学之父泰勒当年做科学管理时,要求所有处理过的事情都积累成为“例常”工作,而领导只去处理“例外”工作,想来够伟大的,由此判断像08奥运这样的大戏由于不可复制性就用不着标准化了。

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标准动作有25000个之多,于是在世界各地可以提供完全一致的服务,让人钦佩。

在日常管理中,我积极推进标准动作的制定,期望重复十次以上的动作就应该提炼标准动作,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尽管有人不情、不愿,但我还是乐此不疲。

感谢张艺谋先生给世人献上了一场旷世大戏,更感谢他引导我们要认真思考管理,思考在事、人之间的平衡,如此张艺谋十分伟大,向张艺谋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