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被逼服禁药,是弱国心态所致
8月28日,《腾讯体育》一篇题为《李娜首度披露02年退役真相:被教练逼服禁药》的文章披露,在美网开赛之前,美国《纽约时报》刊发了一篇对中国选手李娜的专访,提到李娜在2002年选择退役的疑似原因是:第一,过于繁重的训练任务令她身心俱疲;其二,主管教练禁止她与姜山谈恋爱;其三,教练不顾医生的建议,强迫她服用一种类固醇类的药物,而李娜本人对这种药物过敏。
以前主流媒体曾不断以正面宣传的方式报道中国运动员如何刻苦训练,也大肆报道过运动队对运动员的管理是如何严格,其中也没少报道“不准队员谈恋爱”的内容。而由教练员强迫运动员服违禁药品的消息,却从未报道过,虽然中国自引进原东德教练后,运动员就不断在国际赛场上被查出服用违禁药品,但我们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只承认是误食、误服。当然,中国食品确实不够安全,因此运动队在大赛前的好几个月,即渲染如何确保运动员的饮食安全,甚至到了自己种菜、养猪的地步。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应该是引自苏联这个社会主义“老大哥”。而苏联当初之所以采用这样的体制,目的就是要在赛场上和资本主义国家“比高低”。实际上,苏联这么和人家比,在一开始就已经输了,因为你倾一国之力去赛场上和“漫不经心”的对手国运动员争金牌,即使比人家金牌拿得多,又有多少光彩?而本国国民为金牌而欢呼雀跃,完全是自欺欺人,只会让对手看笑话。
中国的“举国体制”其实也有这些弊端。为了多拿金牌,竟然搞出“金牌战略”,似乎是金牌多了,中国人的头就抬起来了。可我们为这几块金牌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一是习惯于采用超常的训练强度驯化运动员,结果导致多数运动员身体状况恶化,运动员平均寿命较常人明显偏低,甚至出现“过劳死”现象,这完全违背了体育精神。二是为了实现“金牌战略”目标,中国设置了一个和主管食品药品安全同等级别的机构,而这个机构不是为了“全民健身”,而只是为了在国际大赛中多拿金牌,所谓的“为国争光”。三是为搞好国家级运动员选拔,中国按期举办的全运会、省运会、市运会大量消耗民脂民膏,带来的却是丑闻不断,举办城市也由几十年前的举城欢呼,变成今天的视如敝帚。四是为了提高运动员拿奖牌的水平,很多女运动员长出了喉结,长出了胡须;为了多拿金牌,不惜在运动员年龄上弄虚作假,让国家蒙羞。
北京奥运会闭幕不久,笔者曾以《冷眼看奥运:体育强国比金牌大国更重要》一文呼吁国家及时调整体育方向,果断放弃为拿金牌而采用的“举国体制”,将体育投入的重点由目前的竞技体育转向全民健身。可五年过去了,中国决策层对体育的认识毫无进步,作为一名纳税人,每年看到国家体育总局那么高的出国费用时,总会感到愤愤不平。
中国人因为一度被西方人称为“东亚病夫”,因此异常自卑,武器不如人家,经济不如人家,科技不如人家,因此也就只能在赛场上企图超越人家,为自己争得一点可怜的脸面,也顺带证明制度的优越性。可中国经济已成“世界第二”的今天,我们却还要靠赛场上多争几枚金牌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这哪里还有丝毫的自信?分明是自卑之极。
毫无疑问,李娜被教练逼着服用禁药,除了教练员和体育官员急功近利之外,根源还在于体育官员的弱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