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走记者让舆论监督蒙羞
近日,最先报道“海南万宁校长带女生开房”一事的记者杨琼文经确认即将离开他供职的《南岛晚报》。对此,杨琼文表示“不后悔、不屈服”。
“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是舆论监督的经典案例,惩治了罪恶,伸张了正义,警醒了社会,保护了孩子……然而,最先报道该事件的记者,竟因触碰到“敏感”事件,被迫离职。一个记者鞭笞了假恶丑,弘扬了真善美,结局却如此不堪,不得不让人深刻反思。
媒体被称之为社会公器、“第四权力”,记者更是“无冕之王”。舆论监督是媒体的基本功能,也是记者的基本职责和使命。他们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是巨大的,可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记者遭到打击报复、报社被冲击的事情屡次发生,在权力,乃至利益集团面前,记者更像是抵抗能力脆弱的“弱势群体”。
全国一些地方,将“控负”置于至高的地位。他们的逻辑较为简单,就是穷尽一切手段,不让所谓的负面新闻曝光。因为在他们看来,“负面新闻”的被揭露出来,会影响到当地的形象,不利于当地的发展,而实质上,则是怕影响到当地官员的政绩与升迁。有着社会良知与职业责任感的记者,无疑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发现有“负面”出现,就针对记者进行打击报复。
对舆论监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权力。杨琼文的遭遇就是明证。当地有关部门轻而易举地拿掉了他的饭碗,给原本充满正义的舆论监督,抹上了一层悲哀的色彩。恐怕当地有关部门也想“杀一儆百”,让当地的媒体不敢再进行类似的监督报道。这种釜底抽薪式的打击方式,比恐吓、要挟对记者的杀伤力更强。
这是舆论监督的悲剧,也是整个新闻媒体的悲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新闻报道的原则,杨琼文只不过是尽了一个记者的天职。而他的遭遇着实让我们整个行业很尴尬。连一个有正义、有道义的记者,我们居然都保护不了。搞舆论监督得罪一些人、一些利益集团,不可避免,倘若记者的基本权利都保障不了,如何让他们放心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一桩桩记者权益遭受侵害的事件说明,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好记者的权益,不能让他们权力肆意侵害的对象。记者是社会公正的守护者,只有给予他们足够的保障,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守护好公平正义,才不会担心因为伸张正义而丢掉饭碗,这应该是一个不能僭越的基本底线。我们期待逼走记者的事情不再上演,舆论监督更加坚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