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应用:伦理透视与公共治理
---评吴易雄《转基因动物伦理与公共政策》一书
▲廖进中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科学和基因技术以前所未有、突飞猛进的高速度发展着,而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最激动人心、最代表着生物技术发展前沿的有两个词:“转基因”和“克隆”。
为什么这么说?人类掌握了“转基因”和“克隆”这两种生物科学的高新技术,也就拿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改造生物的金钥匙,它打破了生物物种之间难以杂交和遗传的天然屏障,从此以后,人们可以按照人类的意愿,生产出生物新药物、新器官,培育出转基因植物、动物,而造福人类,给百姓带来更多福祉。
记得圣雄甘地曾经说过,科学不讲伦理是会导致人类毁灭的。生物科学和基因技术更然,所以,自第一种转基因生物问世,由于担心科学家不能完全预知对生物进行转基因改造的后果,人类有关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目前对转基因技术的主要忧虑有:含有抗虫害基因的食品是否会威胁人类健康?转基因产品是否会对环境产生影响?转基因生物是否会破坏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当“克隆人”提到议事日程时,其超出纯粹科学范畴的伦理学争论就愈演愈烈。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人的“克隆”有“治疗性克隆”与“生育性克隆”之别,前者只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组织或器官,每每看到年富力强的人患了绝症后而渴望得到新生的情景,人们自然会想到它的功德无量;而后者制造的是完整的生物个体,完全可以通过平常人的生殖器去实现,其必要性只需要想想当下的计划生育政策就可以了,而其危害性,别说“克隆”出了希特勒,即使“克隆”出了爱因斯坦,也会是有害人类公平的!
面对沸沸扬扬的议论,吴易雄博士以转基因动物与公共政策的结合为切入点,以伦理学的“原则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无所畏惧的理论勇气,认真地进行了研究。他密切结合国内外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应用的实践,全面地审视了转基因动物的研究及其产业化、转基因动物伦理研究的原则、转基因动物自然与非自然的问题、转基因动物的安全性、转基因动物的可专利性、转基因动物的商业化,以及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发展的管理战略等内容,从多角度着力系统地阐述了转基因动物伦理与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结合中国转基因动物研究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建议和应对措施,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操作性。
是“农民工”问题这一中国最具人本精神和经济原动力的研究,使我成为了作者的博士后合作导师,也让我成为通读本书出版前最终文稿的第一个读者。通读全书,我认为本书的研究特点有三个:一是研究视角新,目前学术界对转基因动物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科学领域,从哲学社会科学角度系统研究转基因动物尚处于初步阶段;二是研究观点新,认为目前转基因动物存在着潜在风险,不适宜授予专利权,适宜小规模商业化;三是研究方法新,运用正反论证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转基因动物伦理进行全面深入探讨。
当然,本研究是世界性的课题,转基因动物的伦理和公共政策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尚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吴易雄博士只有所侧重地倾向于某些问题的研究而放弃了面面俱到。尽管《转基因动物伦理与公共政策》一书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瑕不掩瑜,值得研读。在我孤陋寡闻的生物学研究知识中,国内外除了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了费昌勇著的《动物伦理与公共政策》外,目前尚没有检索到同类的著作。因此,我认为,本书的出版,将能带动更多的人,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专家更加深入地探讨转基因动物伦理问题,以推进生物科学和基因技术的研究。
(原载BIOTECHNOLOGY BULLETIN 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