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是个很有趣的东西,由于拥有时尚的标签,就可以吸引别人的注意,让自己变得很是拉风,成为让人艳羡的焦点,甚至拥有莫名其妙的成就感和存在价值的认同,所以便使人前赴后继地去追逐。其实TA们不过是做了时尚标签的拥趸。
其实任何标签都是外界用来评价自身的,为了得到正面评价就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至于拥有那样的标签,自己付出了几多时间、金钱与情感因素,那些付出是否值得,都是来不及去计算,也计算不清楚的。
所谓流行元素就是把曾经时尚的东西重新拿来反刍,因为各种包装物的颜色、款式、物料、诉求、标签、包装等等,总是在轮回之中,也有其特有的节奏,只要能提前感受并抓住那样的节奏,就会成为时尚潮流的引领者,享受崇拜者的拥趸与膜拜。
从《致青春》到《中国合伙人》,再从《小时代》到即将进入院线的《被偷走的那五年》,电影院里重新刮起了怀旧风,到处是逝去时光的励志与小清新,这种扎墩一样的编排,让人在对已经流逝的时光追思中感觉到一丝温馨,但过度追思之余,总是会有倒胃口之感。
在战争主旋律的影片之中,总是会设定几个典型的脸谱化的角色,不管是如何身怀绝技,总是有一个是投入革命队伍,一个是落草为寇,一个成为正统的国军将领,而起决定作用的是那个落草为寇的究竟被谁“招安”,然后自然是主旋律占了上风,不仅在民族大义方面得到了统一,而且都是舍生取义,谱写了荡气回肠的新篇章。
再比如谍战片,从《潜伏》到《黎明之前》,从《暗算》到《风声》,我们也闻到了类型片的浓厚味道,当然,神话一样的抗战题材,在《亮剑》的成功之后所产生的市场效果,已经可以用匪夷所思和令人作呕来形容了。
脸谱化的角色与情节设定,不单纯存在于战争题材的作品之中,对古装戏同样适用。
在戏说与传奇之类作品中,朝廷官员必然是明争暗斗,以民生或者谄媚邀宠,不管是忠诚贤臣还是奸佞之臣,都会受制于一个卖萌耍宝闹喳喳的女孩子,宽容而无奈地听从其摆布。
在后宫之中,必然是为了争宠而不择手段的,偏偏那个最为受宠的人必然是那个对受宠这件事颇为不屑的那个人。皇帝虽然贵为“九五之尊”,对贵妃皇后都可以显示龙威,对宫女自然也可以不怒自威,却也要孝顺老太后;换句话说,不管是宫女还是民女,身份再卑微,只要搞定了太后,就可以凌驾于皇帝之上。
当你发现这样的规律,总是会有参透结局之后的释然,是我们的电影人艺术创作的源泉逐渐枯竭了,还是市场切实呼唤这种题材的回归?还是为了得到专家的批文而无奈之举?
又或者编剧们原本就是希望让我们对于谜底捕捉之后而油然而起的成就感的追求,而走进电影院或者停留在电视机前,这种心理刚好是编剧们所期待的,聪明的观众就是如此被利用,并以自己的热辣评论带领更多的人走进电影院,留在电视机前。
就如某些影评人习惯性地辛辣的语言把某些片子贬得一钱不值,却恰恰勾引出观众去看的欲望——“我倒要看看那个片子有多烂”,因此,差评如潮的作品或许刚好会得到好的票房,而金酸莓奖的得主往往也会成为风向标。
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作品被拍成影视剧,幸运的话会成为经典,然后会有导演翻拍,演员重新去演绎,而总是有相应的制片人拉来所需要的资金,在里边的潜台词是:既然别人可以做的,因何我就做不得?“看我的”!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物,总是有一款适合TA。
以前在看电视的时候,感慨著名的青年演员王珞丹在悲情桥段驾轻就熟,连续几部作品,都是哭的段落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随后就形成某种微妙的期待,似乎没有看到其伤心地哭的片段就感觉多少有点淡淡的失落与遗憾,现在终于有了继任者白百何,自从在《失恋33天》之中失声痛哭之后,在《那五年》中也有著名的哭戏桥段。
在男演员之中更是如此,比如文章在《万有引力》之中的哭戏,相对于在《失恋33天》中大闹婚礼的那场戏,就更值得回味。比如葛优在《赵氏孤儿》《非诚勿扰》及《非二》中的哭戏同样会成为经典,已故演员傅彪在《没完没了》中的表演虽然也极为有传神,但在《大腕》中那一分钟的哭戏更见功力。
能把哭戏演好,相对而言也算是走了捷径,泪腺发达的演员自然也就多了一些天分,至少在艺术院校招生面试的时候,以及在剧组试镜的时候,或者是在公益募捐之中,都会有相应的优势。
人们从悲情中相对于喜悦更容易受到感染,在任何时候都是如此。所以悲剧相对于喜剧往往更容易产生伟大的传世之作。
其实所谓悲情并不单纯是用自己的眼泪去换取别人的眼泪,就如相声的真谛也不是看到台下的观众不笑,就到台下去胳肢人家。只有恰到好处并留有余地才能经得起深入品味。
演员可以在作品之中演绎不同的人生片段,演员的核心需求是有人看,并花钱来看自己演绎不同的角色,可以在ACTION之后不停地NG,自己真实的生活却被掩盖了。
我们却只有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还要为那些角色买单,我们更多的是在真实的空间里,却依然要用别人设定好了的标签来衡量自己。想来也确实是可悲,而且我们没有权利选择,更没有机会重来,因为一切都只能由自己来担当,即使精彩也不会有人围观,即使被围观也未必就是一种尊崇与荣耀。
追逐时尚最多也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调味品,所得到的标签都不会跟随我们一辈子,对于那些优秀的作品与出色的艺术家,也仅仅是表示敬意,更多的还是扮演好自己生命中的角色,这个才是生命的本真。
贾春宝
2013年7月9日星期二
电话:13301122671,(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