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职业化,企业优异化!
文/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
前言: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比如天天加班是一种文化,每天早上开晨会下午开夕会是一种文化,同事间称呼用英文名是一种文化,上班着正装是一种文化,上班穿着随意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企业的一种传统,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
所以,职业化首先要跟企业的主流文化相匹配。大家都加班,你能不加班吗?大家都穿正装,你能穿休闲装吗?大家都西装革履打领带,而你却穿着牛仔裤,屁股上还露出两个大洞。要职业化,就要首先抛弃自己的一些行为习惯,融入到企业的主流文化的行为习惯中,不要游离于企业之外。
许多企业都意识到,只有步伐一致的团队才能产生高效率,为此,不少企业不惜重金聘请专家学者,大手笔的展开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寄希望尽快提升员工的职业化能力,但往往收效甚微,为此企业家们苦恼不已。
企业为员工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培训,却屡遭败北,原因为何中国大部分企业内部都缺乏一个统一的员工职业能力提升系统。因员工们的基础能力良莠不齐,往往导致行为方式的千差万别,最终降低了组织的整体效率。反观国际上优秀的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拥有完善、系统的员工职业能力培训体系,这个体系能不断为企业造血,成为为企业提供优秀人才的坚强后盾。
职业成功取决于三大要素,即知识、能力和态度。知识解决的是“知道怎么干”的问题,能力解决的“会不会干”的问题,而态度解决的则是“想不想干”的问题。职场的竞争表面上是知识、能力、职位、业绩、关系的竞争,实质上却是职业心态和人生态度的竞争。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积极健康的职业态度是获得职业成功最重要的资本,也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态度决定成败!
职业收入有“外收入”和“内收入”之说,“外收入”是你的薪水、奖金、津贴、福利、职位、荣誉等,“内收入”则是你的职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是否有所提高。所以,在职业生涯早期,我们需要关注“外收入”的增加,但更需要关注“内收入”的提升,因为“内收入”决定着“外收入”,最终决定着我们的职业未来。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欢迎预定中高层管理培训课程:13733156404 )认为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是埃德蒙·希拉里爵士,第二个人是谁?很多人可能不记得了;第一个遨游太空的人是加加林,第二个人是谁?很多人可能也不记得了。有时候,历史确实很残酷,只承认第一,不记得第二。职场竞争也是如此,机会就一个,做到最好,争取第一就是成功,而第二可能就意味着遗憾和失败。
职业人生的第一步可谓千头万绪,但是,经济学中著名的“二八定律”告诉我们,在我们的人生和事业中,总有一些不超过20%的关键的少数因素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和命运。本书中所阐述的六大关键是否真正是职业起点的关键要素,还有待于读者的实践检验,但是,如果书中的某个观点、案例、故事或方法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并带动自己的一些改变和提高,那就是我最大的欣慰与快乐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就是这个道理吧。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同时,我们还要与全体同仁共同进步。毫无疑问,大家都喜欢忠诚的人。我们要忠于企业、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自己才能获得企业和别人的承认和尊重。
每个员工最重要的事是做正、做好自己该做的。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要沉下去,把自己的事做好,哪怕是自己不想做的工作,这也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追求完美,尽量把每个细节做好,工作不能自满,要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将细节之处做得更完美,这样我们才会在工作中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职业化不是贴在脸上的标签,不是穿在身上的套装,而是你平时怎么拜访客户,怎么接听电话,怎么给同事留言,怎么在会议上发表观点,怎么在讨论中坚持己见……有的时候职业化是非常细节的表现,小到你递给对方名片时名字的方向朝哪里,可是它的影响却可大到体现公司的整体形象。于细节处体现职业化,就是职业化的精髓。
职业化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职业化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们的企业能走多远,能做多大,能达到什么水平。对于个人而言,职业化水平决定了我们在职场上是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能不能把个人水平发挥出来,也关系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一日,乾隆皇帝宣御医看病,御医不知是哪位妃子染恙,心想先讨个吉利再说吧。于是,在悬丝上诊了一会儿"脉"后,喜形于色地说:"启禀万岁,是喜脉!"乾隆一听,暗地笑了,说道:"就凭这根细丝诊脉看病,朕不信!"御医忙磕头道:"臣诊脉从未有过差错。"乾隆命太监带御医去看悬丝的另一头。原来皇帝想试试御医的本领,丝线的另一端并未系上病人的手腕,而是系在凳腿上。御医看了大吃一惊,险些吓晕,这可是欺君之罪啊!
但他不愧是个有经验的老御医,稍定了一下神,他搬起凳子细细查看一遍后说:"敢请劈开凳腿,便知微臣讲的是真是假。"乾隆立即命太监取出利斧劈开凳腿,只见凳腿中有一个小蛀洞,洞内有只小虫正在蠕动。御医忙跪奏:"万岁请看,此为木之孕也,所以叫喜脉。"在笑谈御医机智的同时,胡一夫老师不禁叹服其职业化态度、职业化的医术和职业化精神以及水平。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加入WTO,必须面对直接的国际化竞争,胡老师建议:作为政府、企事业、高等学校等单位的管理者与领导者们,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下问题:
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官僚作风以及效率低下等等不良现象?我国的公务员为什么综合素质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公务员?应对WTO,中国公务员的出路在何方?中国企事业单位综合竞争力为什么大多都不如欧美和日本的企业?是什么使我们的企事业落伍?是什么使我们被动挨打?如何全面提升中国企事业单位的综合竞争力?一方面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应届毕业生却很难找到工作,曾经的天之骄子——大学生,为什么会沦入如此困境?大学生应该弥补哪些方面的严重不足?……胡一夫老师认为,每个人不管是在哪个机关部门、哪个企业、哪个岗位上,不管其内容有多大的差别,均有其职业化的要求。很多人忽视了职业化与职业化精神,结果在工作中遭遇失败!
那么,到底什么是职业化呢?职业化就是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化的作用体现在,工作价值等于个人能力和职业化程度的乘积,即:工作价值=个人能力×职业化程度。如果一个人有100分的能力,而职业化的程度只有50%,那么其工作价值显然只发挥了一半。
“职业化”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甚至是一套行为准则。这种精神常常透露着对事业的尊重与热爱;这种态度每每体现出对团队的忠诚和对卓越的追求;这种对行为准则的严格遵守时时展现出你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准。总之,每一个身处职场的人都应该用最短的时间把自己职业化。有了职业化这件利器,你会得到上司的赏识,会受到同事的欢迎,会得到客户的肯定,工作会得心应手。收入会节节攀升,事业会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