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管理:价值百万的建议!


 中层管理:价值百万的建议!

文/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
 
 
 
前言:
管理者是管理行为过程的主体,管理者一般由拥有相应的权力和责任,具有一定管理能力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或人群组成。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划分,管理者可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中层管理者是指负责制定具体的计划及有关细节和程序,以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作出的决策和计划的人员。大公司的地区经理、分部(事业部)负责人、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等都属于中层管理人员。
 
中层管理人员不直接指挥、协调一线人员的活动,他们主要是将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和指示传达给基层管理者,同时将基层的意见和要求反映到高层管理部门,他们是连接高层管理者与基层管理者的桥梁和纽带。中层管理者还要负责协调和控制基层生产活动,保证完成各项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一名高智商的领导者,必须明白怎样借力,借谁的力才能补己所短,长己所长。领导者往往具有多重的身份:作为领导者,他的上面可能还有领导;作为上级领导的下属,他还在领导着下属。在他的周围,有上司、有下属、有同事、也有竞争的对手,这些人都应该是自己借力的对象。
 
领导者应该善于把他们团结起来,凝聚在自己周围,作为自己的资源储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荣誉很多都来自我们的上司。上司的能量往往比我们大,应该是我们借力的最好对象。上司的"力"是否好借,这就要看你对上司了解和熟悉的程度。下面几点对每一位领导者来说都十分重要:
 
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欢迎预定中高层管理培训课程:13733156404 )认为充分了解和熟悉自己的上级。对于领导者来说,了解自己上级的经历、好恶、工作习惯及其单位历史和奋斗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精明的上级赏识的都是那些熟悉自己、并能预知自己心境和愿望的下属。一般来说,上级的指示精神是管全局、管方向的,虽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是却比较笼统。
 
特别是公司里各部门情况千差万别,执行起来不可能是一套模式。所以,领导者对那些有明确要求的、普遍适用的指示精神,应研究具体办法,认真组织贯彻实施;对那些只提供了政策思想和一般原则的,就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做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规定和细则。另外,在工作安排上,也要根据各自情况,允许进度有急有缓,顺序有先有后,不要搞一刀切,跟着别的单位跑,跟着别的部门跑。
 
这就要求把原则的东西、普遍的东西细化具体化。也就是说,究竟到我们这个部门应当怎样办,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意见来,而不能照抄照搬,上下一般粗。这就必须处理好上级精神的普遍适用性与本部门实际情况的差异性的关系。如果只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就会把上司的指示变成生搬硬套的教条;如果只强调后者而否定前者,就忽视了上级精神的普遍指导作用,工作就容易脱离正确的轨道。
 
把上司的精神有效的传达,也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为,上面的政策是针对全局而言的,原则的东西多一些,理论色彩也就浓一些。这样,相比较而言就比较虚。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者要想把这些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善于把上级的理论变成活生生的实践,让其由虚变实。
 
这就要求领导者要认真研究上司的指示,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愌上司的指示精神及时传达下去。虚功实做,不但有利于上与下的有机结合,而且可以使下属员工心中有数,胸有成竹。这栗,更便于领导者领导下属员工更好地开展工作。
 
(2)充分理解上级的意图。当你被任命为领导者时,上级对你说:"拜托你了,好好干吧。"于是你就回答说:"是,我一定好好干。"似乎如此回答是理所当然的。可是从一开始,你就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你不清楚被拜托的是什么?要好好干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干?干到什么时候?干到什么程度?
 
所以,需要以前任领导和部下的意见以及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将上级的方针、思想和思考方法等做出归纳,要把自己当作上级,要站在上级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然后把它记在笔记本上念给上级听,并请示一下。要知道,上级也是人。上级正是因为在那个地位上才成为上级的,离开了这个地位,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因此,你对此应该有一点宽容,不一定要求上级都是人格高尚、出类拔萃的完人。
 
(3)顾全大局,尽量和上司成为真正的朋友。有的人喜欢和领导套近乎,交朋友,因而千方百计地密切同上级领导的关系。当然,从广义上来说,领导和下属应该是朋友,和领导保持和谐的确也无可非议。问题的核心不在于要不要密切同领导的关系,而是怎样才能密切同领导的关系,从而成为领导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有时为了全局利益,领导不仅要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还会被逼着让一些同志暂受委屈。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能理解领导的难处,主动站出来做出一些自我牺牲或放弃一些个人利益,领导自然会认为你够朋友、讲感情、有觉悟,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就会更好。
 
一些同志习惯于在领导面前拍胸脯,甚至不顾场合地称兄道弟,他们经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是:"只要是你领导的事,小弟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要是单位的事,我得考虑考虑。"言下之意是说,只要是领导个人的事,要退让百步也不难;如果是单位或别人的事,要让一步也甭想。存在这种想法和心态的人,多数领导是不会喜欢的。
 
一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理解领导的心情;二是因为你太自私;三是你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去支持领导的工作。领导有了困难,下级无疑是应该帮助的,但是应该明白,一个领导,不可能只对自己负责而不对他所领导的单位负责,他的地位、身份和职责都不容许他站在个人的角度,和下属发展什么原则之外的特殊关系,也不可能脱离他所赖以生存的单位去追求什么个人利益,否则他就不能称其为领导。
 
中层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力量,他们处于“上传”和“下达”的枢纽位置,企业的高效运作离不开他们。中层是企业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柱”?但中层的问题往往也是高层最头疼的。中层觉得自已最委屈最累,高层觉得中层执行力不够,基层觉得中层瞎指挥。既然中坚主管是企业中连接战略层和操作层的核心纽带,是打造一流企业执行力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培养、管理这些中坚主管是企业关注的重点。
 
像发动机的活塞一般不停运转的中层,出现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这些问题包罗万象,有职业定位问题,有管理技巧问题,也有制度和现实的冲突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相当普遍地存在于中国的企业申,有些还累积成了顽疾,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和上升的空间。
 
作为企业管理的“夹心饼”,中层自然有自己的苦衷.从中层自身的角度来看,他们觉得自己任劳任怨、?勤恳恳,却吃力不讨好。当高层指责中层执行不力、管理不到位、不让人省心的时候,基层则会抱怨中层瞎指挥、乱安排、没有个领导样,同级又觉得中层定位不清、沟通不畅,不是靠谱的合作伙伴。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面对这种种困惑,作为中层管理者的你,是否想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现状?是责任意识不强,管理技巧缺乏,还是激励机制不到位?还是仅仅因为自己是“万恶的中层”,离最好的中层,你到底还有多远?你不知道工作应该怎样做到更好?你觉得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总达不到上司的认同和下属的理解?你认为你的上司能力还没有你强?你觉得领导和同事总跟你过不去?你觉得做多做少都差不多?你觉得自己永远都是做员工的命?你在考虑如何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
 
中层主管是企业乃至所有组织的核心力量,是连接“头脑”和“四肢”的“脊柱”,但中层的问题往往也是高层最头疼的。中层觉得自己最累,高层觉得中层执行不力,基层觉得中层瞎指挥。面对这种“上挤下压”的困境,中层该怎么办?很多人都发现,目前的培训市场中,中层的培训日益多了起来,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认为,一方面是因为中层涵盖的面太广,一方面是中层确实不好做。其实市场上许多书中层也都可以拿来看,只是许多时候要灵活运用,而不能照搬过来。培训课程也是如此,要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要让客户以培训的费用享受咨询的服务。
 
无论是渴望突破的中层,还是期待中层提升的高层,甚至是希望被提拔的基层,都会在中层管理专家胡一夫老师的《中层提升培训》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笔者的经验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至少要做到30%的时间在管人,70%的时间在做事;中层管理者应当一半时间用于管人,一半时间用于做事;而高层管理者应当有80%的时间在管人,20%的时间在做事。胡老师认为,中层管理的培训目标:
 
1、掌握部门绩效管理的方法;
2、与上下级单位的沟通和公关;
3、清楚认知中层管理者的角色定位;
4、培养、加强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
5、上下沟通、上传下达、信息沟通的基本素质;
6、掌握与上司、同级及下属沟通的方法与技巧;
7、掌握中层干部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及领导艺术的修炼。
 
胡老师的中层管理培训课程以实战见长,结合中国的国情、企情、市情、人情创建、设计的课程内容,以体验、互动、问答式的最新教学方式授课,以效果为导向,学、练、辅、辩、评、导紧密结合。大量生动案例教学,实用性、操作性强,采用互动、游戏、现场演练、疑难解答等方式,使中层管理者在轻松地学习中掌握更多的方法、技能。可以帮助中层管理人员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含金量,使自己管理的团队绩效得以快速提升,创造更大价值。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推出经典课程——《中层管理培训》以来,屡被华为、电信、移动以及银行系统重复采购,已经成为这些优秀企业的重点培训项目,在这些企业中,学员亲切地称之为“常规武器”、“子弟兵计划”。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每一个企业都会遇到中层干部断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一般都会采取内部提拔的方法,就是把内部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提拔到中层干部的岗位上。但是新提拔的中层领导,真正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层干部的人数往往不到20%,60%的人是勉强赶着鸭子上架,20%的人不但没有给团队增加新的活力,甚至将团队高得乌烟瘴气,团队绩效大大降低。
 
对企业来说。如果没有中层这个挺直的腰,领导者再英明伟岸、硬件再先进漂亮、基层员工的素质和执行力再强,企业仍然免不了磕磕绊绊,陷入种种不可预测的困境!恰恰就是这一点,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的缺陷和不足。胡一夫老师常常听到高层经常诉苦:自己的决策中层不能领会,执行管理混乱,真是一将难求;基层也常常抱怨,部门主管老害自己被老总批评,将相无能,累死三军啊!一家公司,要想“决胜未来”,就要“赢在中层”。而你,中层主管,就承担着公司的希望和未来!
 
对个人来说。现在许多中层要太中庸,被高层和底下的员工夹在中间乐活,不求升职也不望加薪,满足于目前的状况,觉得这样也挺好。因为他们爱面子,怕一旦升职不成再原地踏步的话就是件很丢人的事。是啊,做个中层就蛮不错了,干嘛还要削尖了脑袋往高层钻呢。
 
高处不胜寒啊!许多人就是这样想得。但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大家都还是希望自己口袋里多些银子的,于是就见缝插针,总想升职,岂不知这种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老板讨厌,动不动就有人跟自己要钱,你说哪个老板乐意?其实说到底,中层活得怎样,是老板的问题。你就算是个千里马,老板不常识你,也没用,你再有才华,也只能一辈子在一个小职位上坐着。所以跟老板一定要搞好关系,这里说的搞关系可不是要你送礼啊,摸清脾气,对症下药,一切以公司利益为前,站在老板角度上想事情,看事情,准没错!
 
下属也不要忽视了,对他们来说你就是领导,如果你不能带兵,那老板只好还把你打到小兵的位置,让更有能力的人来坐这个位置。胡一夫老师认为,中层就是两个字:沟通。上面的东西不消化,搞不好就成了肠梗阻,不可大意啊!中层做好了,是最牛的层,中层架起了整个企业,所以,如果你是个中层,不要灰心不要丧气,把本职工作做好了,你就是最优秀的!
 
很多企业咨询我:胡老师,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如何搞才好?我一般答道:中层管理人员的培训要比管理层的要多,其总体花费可能会超过管理层。所以,对于此类培训应当重点关注。需要在平时就做好此部分人员的管理技能水平分析。可以将此类人员的管理技能分解成若干项,通过对中层管理人员每一项技能的评估,了解公司整体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状况。有针对性的就前若干项进行集中培训。实现技能提升的循序渐进,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