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回应孩子的典型方式——戈登


1、            命令、指挥、控制
这些信息告诉孩子,他的感受或需求并不重要;他必须服从他的父母的感受或需求。(“我不管你想做什么,现在立刻回家。”)
它们传达了父母对此刻的孩子的不接受感。(“别不停的动来动去。”)
它们制造了对父母权力的恐惧。孩子听到的是他将会被比他更大、更强壮的人伤害的威胁。(“到你的房间去——如果你不去,我会负责让你进去的。”)
它们向孩子传达了父母不信任孩子自己的判断力或能力。(“别碰那个盘子。”“离你弟弟远点。”)
它们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怨恨或愤怒的情绪,经常导致他表达敌对情绪,发脾气,反击,抵抗,测试父母的意志力。
2、            警告、训诫、威胁
这些信息会让一个孩子感到恐惧和服从。(“如果你那样做,你会后悔的。”)
它们会像命令、指挥、控制一样激起怨恨和敌意。(“如果你不立刻上床,我就打你屁股。”)
它们传达了父母不尊重孩子的需求或愿望。(“如果你不停止玩那些个鼓,我就会很生气。”)
孩子有时候会用这样的话回应警告或威胁:“不管发生了什么,我还是会这样想。”
这些信息还会导致孩子测试父母的威胁是否当真。孩子有时候会尝试做一些他们已经经过不要去做的事,只为了看看父母所说的结果会不会真的发生。
3、            规劝、说教、布道
此类信息将外界的权威、责任或义务施加于孩子身上。孩子对这些“应该”、“应当”和“必须”的回应可能是更加激烈的抵抗和防卫姿态。
它们会使一个孩子感到父母不相信他的判断——他最好接受“他人”认为正确的决定。(“你应该做正确的事情。”)
它们可能引发孩子的内疚感——认为他是个“坏”孩子。(“你不应该那样想。”)
它们可能会使一个孩子感到父母不相信他有能力去评价他人的蓝图或价值观正确与否。(“你在任何时候都应当尊重你的老师。”)
4、            建议、给出解决方案或意见
此类信息常常被孩子当做父母对他们的判断力或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案的能力缺乏信心的证据。
它们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使他变得依赖父母并停止独立思考。(“我应该做什么?爸爸!”)
有时候孩子非常憎恨父母的想法或建议。(“让我自己想办法。”“我不想让你告诉我该怎么做。”)
建议有时候向孩子传达了你的优越感。(“你妈妈和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孩子还会产生一种自卑感。(“我为什么没有想到那个?”“你总是比我更清楚改做什么。”)
建议会使一个孩子感到他的父母根本不理解他。(“如果你真的了解我的感受,就不会提出那个建议了!”)
建议有时候会导致孩子把所有时间用来对父母的想法作出反应,从而没有时间形成自己的想法。
5、            说服、教育、进行逻辑辩论
试图对另一个人进行教育,这种举动常常会使“被教育者”感到你使他看起来卑下,处于从属的地位、缺乏能力。(“你总是认为你什么都知道。”)
逻辑和常识常常会使一个孩子摆出防御姿态和产生怨恨。(“你认为我连那个也不知道?”)
孩子与成年人一样很少喜欢被找出自己的错误。因此,他们会拼命维护他们的立场。(“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说服不了我。”)
孩子通常憎恨父母的说教。(“他们长篇大论的说,我只好坐在那里听。”)
孩子常常会用极端的方法去反驳父母的事实。(“嗯,你太老了,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你的想法完全是过时的、守旧的。”“你是个怪人。”)
很多时候,孩子已经非常了解父母坚持对他们进行说教的事实,并且憎恨这种说教暗含的意味,即他们是无知的。(“我全都知道——不需要你来告诉我。”)
有时候孩子会选择忽略事实。(“我不管。”“那又怎么样。”“那不会发生在我身上。”)
6、            评价、批评、表示不赞同、责备
这些信息可能比任何其他信息更能使孩子感到自己缺乏能力,自卑、愚蠢、缺乏价值、低劣。一个孩子的自我观念是由父母的判断和评价打造的。当父母评价孩子的时候,孩子也会评价他自己。(“我常常听到他们说我坏,我开始感到我必须做个坏孩子。”)
负面评价会引发反评价。(“我见过你做同样的事情”“你自己也么那么受欢迎”)
评价会对孩子产生极大的影响,使他们不愿意透露他们的感受,或是对父母有所隐瞒。(“如我告诉了他们,只会受到批评。”)
孩子与成人一样痛恨负面评价。他们会摆出防御姿态,职位了保护他们的自我形象。他们常常会感到气愤,并对评价他们的父母产生怨恨,及时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评价和批评常常会使一些孩子感到他们不够好,父母不爱他们。
7、            赞扬,表示赞同
与人们对于赞扬总是会对孩子有好处的普遍观点相反,赞扬常常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影响。一条不符合孩子的自我形象的正面评价会引发敌意:“我不漂亮,我很丑。”“我讨厌我的头发。”“我打得不好,我很糟。”
孩子推断,如果父母对他们做出正面的评价,他们也可以再其它时候对他们做出父母评价。此外,一个家庭如果频繁的使用赞扬,一旦得不到赞扬,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再批评他。(“你没对我的头发说一句好话,这么说你肯定不喜欢它。”)
孩子常常把赞扬当做一种操纵手段——一种对孩子施加影响,使其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的微妙的方法。(“你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我更加用功。”)
孩子有时候会推断他们的父母在赞扬他们的时候并不了解他们。(“如果你知道我对自己的真实看法,你就不会那么说了。”)
当受到赞扬时,孩子常常会感到尴尬和不舒服,尤其是在他们朋友的面前。(“哦,爸爸,那不是真的!”)
经常受到赞扬的孩子会逐渐对他产生依赖性,甚至会要求别人赞扬。(“我打扫了我的房间,你对此什么也没有说。”“我看起来怎么样,妈妈?”“我不是一个好孩子吗?”)
8、            归类、嘲笑、侮辱
此类信息会对孩子的自我形象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它们会使一个孩子感到缺乏价值、低劣、不被喜爱。
孩子对此类信息最通常的反应是对父母进行还击。(“你上个唠叨鬼。”“看看谁再说谁懒。”)
当一个孩子从试图对他施加影响的父母那里得到这样的一条信息时,他不太可能通过理智的审视自己而有所改变。相反,他会将火力对准父母不公平的信息并未自己寻找借口。(“我看起来不像个失败者。那样说是荒谬而且不公平的。”)
9、            解释、分析、诊断
此类信息向孩子传达了父母“看透”了他,知道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他为什么有那样的表现。父母这样的心理分析对于孩子可能是具有威胁性的,并且会带来挫折感。
如果父母的分析角度或解释碰巧是正确的,孩子可能会因为自己被看透而感到尴尬。(“你没有约会是因为你太害羞。”“你那样做只是为了获得注意。”)
当父母的分析或解释是错误的时候,就想很多时候那样,孩子会因为收到不公平的职责而感到愤怒。(“我没有嫉妒——这很荒谬。”)
孩子常常会在父母的态度中看到居高临下的感觉。(“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常常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分析的父母向孩子传达了父母感到自己比孩子更优越,更智慧,更聪明。
“我知道为什么”和“我能看透你”的信息常常会阻止孩子进一步的沟通,并让孩子学会不再与父母分享他们的问题。
10、        安慰、表示同情、安抚、支持
此类信息没有大多数父母认为的那样有帮助。当一个孩子为某件事烦恼时,对他进行安慰只会使他确信你不理解他。(“如果你知道我有多害怕,就不会这样说了。”)
父母对孩子进行安慰和安抚是因为太忙不愿看到孩子感到受伤、不安、气馁等。此类信息告诉孩子一个孩子你希望他别再有这样的感受了。(“别担心,事情会好起来的。”)
孩子能够看透父母的安慰是为了改变他们,并常常会不信任父母。(“你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我好受一些。”)
怀疑或同情常常会阻断进一步的沟通,因为孩子感到你希望他改变自身的感受。
11、        调查、询问、审问
提问可能会向孩子传达你的缺乏信任感,你的怀疑或疑惑。(“你有没有像我告诉你的那样去洗手?”)
孩子也会看透一些父母试图“使他们处于危险境地”,掌握他们的把柄。(“你学习了多长时间?只有1个小时。嗯,你考试肯定会的C的。”)
孩子常常会因父母的提问而感到威胁,尤其是当他们不理解父母为什么问他们时。注意孩子常常会说:“你而为什么问哪个?”或者“你是什么意思?”
如果向一个与你分享问题的孩子提问,他可能会怀疑你正在收集信息来为他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自己寻找解决方案。(“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感觉的?这与学校有什么关系吗?学校怎么样?”)孩子常常不希望他们的父母为他们提供问题的答案。“如果我告诉我的父母,他们只会告诉我该怎么做。”
当你向一个与你分享一个问题的人提问时,每个问题都会限制这个人畅所欲言的自由——每个问题都限制了他下一条信息。如果你问:“你什么时候注意到这种感觉的?”“你是在告诉这个人只谈论这种感觉的开始时间,而不是其他东西。这就是为什么律师式的询问你方式会让我极其不舒服——你感到你必须按照他的要求来经书你的故事。因此询问根本不是一种固恋沟通的良好方式:这种方式会极大的限制他的自由。”
12、        退出、分散注意力、开玩笑、转移话题
此类信息会向孩子传达你对他不感兴趣,不尊重他的感受,或者全然拒绝他。
当孩子需要谈论某件事时,他们通常是十分严肃和专心的。当你用玩笑来回应时,你会使他们感到受伤害和被拒绝。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转移他们的情绪可能会有暂时的效果,但是一个人的情绪病不总是会消失的。它们常常会在稍后的时候重新出现。被拖延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孩子与成年人一样,也希望他人用尊重的态度倾听和理解他们。如果他们的父母模漠视他们,他们很快就会学会不再与父母分享他们的重要情绪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