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航天领域属于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搞的,大部分国家都可以远离这个行业。事实上,大部分国家确实主动地远离这个行业,全部非洲国家,绝大部分拉丁美洲国家,大部分亚洲国家都主动远离火箭航天领域,这也算明智之举。火箭航天领域属于大国搞的事情,中小国家不宜参与。中小国家如果想参与火箭航天领域,可以搞合作,既可以相互合作,也可以与大国共同合作,欧洲中小国家在这方面搞的不错,主动或被动与欧洲大国合作搞火箭航天领域的研究活动。
东亚地区国家数目少,社会制度差异大,导致各国关系不太好,暂时没有形成合作体系。韩国处在中等国家与大国的过渡位置,处于很尴尬的状态,是搞火箭航天领域,还是不搞火箭航天领域呢?这困惑了韩国人。韩国出于自尊或走向大国的虚荣心,情不自禁的走向发展火箭航天领域。可想而知,困难不小。中等国家独自发展火箭航天领域是很困难的事情(小国就更困难了)。比如缺人才、缺技术。火箭航天领域不是普通的行业,它要求很广泛的前沿技术,需要全面的丰富人才。韩国难以轻易满足这些客观要求,以至于连碰两次壁。
韩国的弟兄朝鲜也发展火箭航天领域,同样也碰壁不少。这显示中等国家独自搞火箭航天领域很困难,麻烦很大。也许在巨大投资与一系列挫折后,也会走向成功。日本人口数量是韩国2倍多,人均收入也高一倍,科技实力比韩国高许多,这导致日本具备大国资格,发展火箭航天领域要容易许多。东亚国家在火箭航天领域存在巨大浪费,重复搞相同的事情,确实是东亚的不幸。
这里的大国是指人口大国或经济大国,不是指面积大国。面积大国澳大利亚由于人口数量不多,导致经济实力或科技实力不强,难以发展火箭航天领域。人口相对比较多以及面积更大的加拿大也没有搞火箭领域研究。
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也搞火箭航天领域研究,成绩确实不错。竞争对手巴基斯坦由于人口规模只是印度的五分之一,难以在这些领域与印度一争高低。
可以肯定,如果韩国人口数量减半,韩国搞航天事业困难程度至少倍增。道理很简单,人口数量减少,不会导致航天事业成本下降,韩国人均航天投入会倍增,韩国国民在航天领域的负担会倍增。韩国人口数量减半,会导致韩国人才规模减半,韩国航天领域的人才平均水平会下降一些,这会导致韩国相同的航天研究开支,收获较少的研究成果。
同理,日本航天研究相对韩国很有优势。人均负担少是其一,人才相对更富于是其二。人才因素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相同的科研投入,人才水平越高,出的科研成果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航天大国都是人口大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门槛有所不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人口数量门槛高,发达国家需要的门槛低。印度只所以能成为航天大国,与印度人口构成类似的巴基斯坦与孟加拉国没有成为航天大国的原因就是人口数量因素的差别导致的。印度与巴基斯坦社会发展程度类似,但是印度具有更多的人口数量,这导致印度可以搞航天,而巴基斯坦却难以搞航天。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均负担的不同,航天需要很大开支,在搞相同的科研时,人口数量多,会导致人均负担小。主要原因之二是人才数量的不同,人口素质类似时,人口数量越多,出的人才就越多,比如印度出的人才比巴基斯坦多。
巴西是发展中国家的又一个航天大国,原因也是巴西人口数量多,巴西是拉丁美洲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同理,中国为什么也是航天大国,原因也是中国人口数量多,而中国台湾虽然社会发展程度更高,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口数量,在航天领域兴趣也不大。朝鲜搞火箭或卫星有些例外,朝鲜是独裁者穷兵黩武,不顾国力大搞航天。韩国人口数量是朝鲜的2倍多,在航天研究方面,人均负担就小一些,但是没有日本人均负担小,研究效果也没有日本的好。
科学技术的研究效果与时间有关,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时间越长,研究的成果就越多。科学技术的研究效果还与科研人员的水平与规模有关,在其它条件一定时,科研人员的水平越高,规模越大,科研成果就越多。科学技术的研究效果还与投入有关,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投入越大,研究成果就越多。投入的多少,其实就是投入人才的多少,投入人才水平的高低,以及物质供应水平状况。
韩国继续坚持,掌握发射火箭技术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其前进速度由于国力因素限制,不会太快,前进速度赶不上日本很正常。韩国人需要一步一步来,不要急,欲速则不达。
中国成为航天大国,本质就是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口多,导致中国人才多,人口多,导致中国人均科研负担小,导致国家可以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搞航天(换算到人均负担上,依然不大)。有人才,有人力物力,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当然就可以搞成功了。
比如孟加拉国,人口数量只是印度的六分之一,综合国力大约也是如此差别。孟加拉国想要达到印度的航天水平,这需要孟加拉国人均比印度人均高6倍的航天领域投入,效果还没有印度的好。为什么说效果没有印度的好,主要原因是孟加拉国人才规模没有印度大,航天领域的高水平人才的水平没有印度高,相同的财力投入,效果没有印度好。并且航天成果价值不一样,印度航天投入获得的成果,可以为12亿印度人口服务,比如获得自豪感或实际的经济或国防效果。而孟加拉国获得同样的成果,只能为2亿孟加拉国人口服务。人口数量因素导致两国的收益不同,导致两国搞航天的动力不同,最终是,我们已经看到了,孟加拉国航天领域很差劲,而印度航天领域搞的不错。
孟加拉国如果只有2千万人口,孟加拉国离航天大国的距离会更远。孟加拉国究竟应该有多少人,这不是我们管的事情,我们也管不了,这是孟加拉国国民的事情。孟加拉国的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孟加拉国的土地资源,孟加拉国人口密度比印度人口密度大,原因就是单位面积土地,孟加拉国可以养活更多人口,这主要是孟加拉国单位面积的土地资源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站在中国的角度,我认为孟加拉国最好没有一个人。但是孟加拉国究竟有多少人,不是由我的想法决定的。
非洲国家,特别是黑非洲,不论人口数量多少,搞航天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国家出的人才太少,人才水平太低,达不到搞航天的人才基本门槛。这些国家未来的富裕程度虽然可以达到搞航天的物质门槛,但是人才门槛同样重要,这些国家几乎永远与航天无缘。
那些能独立搞航天的国家,至少说明这些国家高天赋的人口还是有的,值得我们重视。
估计印度尼西亚如果不靠华裔,当地土著人口,根本没有能力去搞航天,因为土著人口培养不了那么多高水平人才。这个国家虽然人口数量门槛达到搞航天的人口规模,但是土著人口天赋太差,根本没有能力去搞这些大型高科技。
人口规模达到一定门槛的发达国家,都客观具备独立搞火箭航天领域的能力,这个人口数量门槛并不高,大部分发达国家都能达到这个门槛。但是大部分发达国家并不独立搞航天活动,原因是不合算。航天活动的收益对于中小国家是很小的。而航天活动的付出几乎需要同样多,收益与付出的不同,导致中小发达国家放弃独立搞航天活动的行为。而发达国家大国由于收益较大,人均付出较小,比较愿意独立搞航天活动,这是美国航天领域水平领先的重要原因。
比如现在中国城市大部分家庭具有购买轿车的客观能力,但是大部分家庭暂时并不买轿车,原因是还存在其它更重要的开支,无暇顾及轿车购买。只有家庭具备能购买几部轿车的客观能力时,家庭一般才开始购买轿车。发达国家搞火箭航天研究与我们普通人购买轿车类似,虽然大部分发达国家具有客观搞火箭航天的能力,但是由于所需开支占这些国家的收入比例较大,这些国家是不舍得把大量财富投资到火箭航天领域的。人口数量较多的发达国家,可以实现人均较少的火箭航天领域开支,而收益却更大,具有足够动力搞火箭航天活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人才率是不同的,类似国家出人才率总是类似的。
人口规模效益在火箭航天领域主要由三大效益,其一,人均负担效益。火箭航天研究投入成本并不会因为人口多而增加,也不会因为人口少而减少,但是火箭航天研究投入的人均成本却会随着人口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较多的人口数量可以降低火箭航天领域的人均投入负担。其二,人才效益。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人口数量越多,出的人才越多。人才越多,高水平人才就越多,科技的前进主要靠高水平人才。火箭航天研究活动在财富投入一定,高水平人才越多,研究效果或成果就越多。其三,收益效益。火箭航天领域的收益取决于受益人口数量,同样的成果,受益人口越多,收益就越大。国家人口数量越多,受益人口就越多。
如果3亿人口的美国人口平均天赋与日本人口平均天赋水平相同,在社会制度类似时,社会发展程度类似时,两国出人才率会类似。但是美国由于人口基数大,出的人才多,如果从各自的人才群体,选一部分水平高的人才搞航天研究,如果日本与美国选同样规模的人才数量,美国选的人才的平均水平就可以超过日本,在相同的物质投资条件下,美国人才取得的科研成果就会比日本人才取得的科研成果多,美国可以相对日本取得较快的航天发展速度。相同的航天投入,美国人均负担只是日本人均航天投入负担的几分之一。由于美国人口数量多,美国发展航天的总收益要比日本航天的总收益大。这导致美国发展航天的动力比日本的大,实际上美国人均航天投入不比日本少,这导致美国航天总投入远比日本多,加上美国拥有更多的人才,共同导致美国航天发展速度比日本快许多。这是日本航天难以与美国航天竞争的原因。
韩国太空产业发展的劣势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