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旅游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三)


高等旅游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培养的对策措施(三)
重视实践环节,强化课程实习、企业见习与综合实习
 
实践环节是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是获取隐性知识、形成创新能力基本途径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必须熟悉业界情况与动态,具备相对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方能胜任实际工作并形成竞争力。因此,旅游本科院校必须强化实践学习环节,安排相应经费,革新实践教学指导与考核方式,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首先应加强课程实习。每门课程都应结合专业知识的传授,安排一定比例的课时,在教师带领和指导下,走出课堂,走进旅游区、社区和企业,进行考察、调查和访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化专业思维、与技能的培养。课程实习成绩应列为教师划定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强化企业见习。结合课程教学和假期社会实践,让学生带着课题或其他任务走进企业,了解各类旅游企业的基本特征与运营情况,学习经营管理经验,应用专业知识和分析工具进行企业诊断,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并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再次是重视综合实习。结合教学实践基地建设,选择代表性强、基础资料翔实、具有较强合作意愿和社会责任感的各类旅游企业作为综合实习场所,制定综合实习大纲和实习任务书,选定指导教师并请企业安排相应实习指导人员,结合学生论文选题,进行综合性实习,全面提高学生运用专业思维、知识与技能为企业提供智力服务的能力,形成对区域旅游发展和旅游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在这方面,旅游本科院校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指导方案与考核方式,强化适用教材建设
此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导师”制和管理机制的完善、评估和激励机制的建立是值得借鉴的经验[11](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编号TS2380)研究成果;来源:李庆雷,易琳,李伟.高等旅游本科院校智力服务型旅游人才培养问题探讨[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5: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