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党校工作者的第一要务。《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教学是党校的中心工作,党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之外,笔者认为,还需要从党校学员的特殊性出发,深入研究他们在学习方面的心理需求,并相应地调整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学员管理方式等,使之符合学员的内心需求,从而获得大多数学员的满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党校学员在校学习的几种典型心理需求
党校学员绝大多数是各个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他们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层次,见识比较广泛,人生阅历、工作经验和领导经验都比较丰富,可以说属于社会的“精英”人物。精英们同样有求知欲,同样需要学习,但他们的学习心理需求与大中学生或者普通成人相比无疑是有区别的。我们在从事学员工作中发现,党校学员在校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心理期望和心理需求。
1、求新心理。探求新鲜事物,满足好奇心理,是最基本的内在学习动力。党校学员对于这方面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很希望在党校学到新知识,获得新信息,听到新观点,开阔新视野,启发新思路。我们经常发现,当某一堂课让学员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时,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就很高,课后普遍认为 “收获很大”,评价自然而然就高。反之,如果授课陈词滥调、人云亦云,即使授课技巧再好,学员们课后也是不满意的。
2、求解心理。通过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疑难和困惑,是党校学员的又一大学习心理需求。我们经常听到学员们说“某某课让人很受启发”之类的感言,讲的就是教师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解决了学员们心中的疑惑,开启了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心理上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这种求解心理,由于受学员们年龄、身份等因素的影响,外在表现并不明显,但实际上是普遍存在的。当我们的授课能主动满足学员们的这一心理需求时,学员们的反响就格外热烈,往往会引发相互之间的主动交流和探讨。
3、求闲心理。党校学员平时工作大多比较繁忙、紧张,来党校学习后,希望在此期间摆脱原来的繁杂事务,在新的环境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和调整,这是许多学员的心理愿望。这种对清闲的心理需求是完全正常的,我们应该正面地看待,并尽可能地将其引导到教学上来。事实上这种结合也是可能的,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使学员们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反而会使学习效果更好。
4、求友心理。党校学习为学员们提供了一个扩大社会交往的机会,来自不同部门、单位的学员们共同学习、相互交流,彼此之间结成了良好的同学关系。所以,多数学员都有在校学习期间能多认识人、多结交几个朋友的心愿。
二、针对学员需求改进党校教学的思考
党校教学应该围绕学员展开。因此,要提高党校教学的效果,就需要我们立足于学员的实际需求对党校教学和管理进行不断改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 在教学内容上推陈出新,注重从“新”字上下工夫。
党校教学要让学历层次较高、阅历丰富的学员觉得“耳目一新”,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对党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从总体上看,党校教学应按照《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要求,做到 “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努力使教学内容保持前沿性、时效性。其次,授课内容应紧跟当前国内外形势,选择党和政府亟待解决且学员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来设计专题,使授课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新鲜感。对于一些经典理论问题,也要尽量结合当前实例来予以阐发,使学员充分感觉到理论的现实意义。第三,对于授课专题,尽量予以必要的研究分析,在综合社会上其他观点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或者新视角,避免人云亦云、泛泛而谈。这样有助于引导学员思考,为他们开拓出的新视野。对于党的政策宣讲,也宜注重从学理上予以阐发,帮助学习深入理解,避免照本宣科。
2、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从“解”字上下功夫
领导干部到党校来学习,除了加强理论素养外,他们更希望的是学到的理论能派上用场,帮助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或者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思路。这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学员的求解心理。为此,我们在授课时应十分注重将理论阐述与问题解决紧密联系起来,特别是应与学员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联系起来,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深入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使学员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帮助学员掌握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其次,理论讲解要与学员们的现实工作相联系。这既要求我们在专题的设计上与学员们紧密相关,更要求我们经常开展专题调研,使讲授符合实际、贴近现实,有血有肉,给学员感觉到授课教师对问题的了解和研究确实很深入。如果浮于表面,不了解实际,就难以引起学员的共鸣,有的甚至会引起学员们的质疑。第三,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求我们客观地分析问题,从学理上宣讲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使学员们从内心上接受,而不是空洞说教、盲目灌输。
3、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使学员“闲”中求学
满足党校学员的求“闲”需求,并非对学员放任自流,而是为学员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创新党校教学方式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很好途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提出,“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这里就充分考虑到了党校教学的成人培训特点和学员们的求闲心理。实践证明,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寓教于乐,对提高党校的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厦门市委党校这几年灵活开展了现场、参与式、研讨式、菜单式等多形式教学,受到学员热烈欢迎。学员们在自主、愉悦、放松、积极的氛围中学习,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明显提高,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学员们研讨发言十分踊跃,出勤率也大大提高。
4、在师资力量上注重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相结合
如何满足学员的“求新”和“求解”需求,教师水平至关重要。党校学员的精英性,对党校教师为满足学员的这种需求提出了比一般教师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主要体现在党校教师要将授课内容的思想性、理论性、实践性、通俗性和技巧性充分融合起来。如果没有进行专门的培训和一定的实践锻炼,是较难达到的;特别是党校的年轻教师,因为工作阅历相对欠缺就更显困难。因此,加强对党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这方面,党校可以采取老教师“传帮带”、专业培训、挂职锻炼、进修培养、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从而促进党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除了校内教师的培养外,引进高层次的校外师资也十分必要。这些师资除了理论水平较深外,其见识、视野都更为广泛,可以为学员带来更多的新信息、新动态,也可以更贴近实际地为学员们解决一些疑惑问题。
5、 在教学管理上注重学员自我管理和学校管理相结合
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适当的机会,使学员们加强沟通、增进交流,满足他们在校学习的求友需求,是活跃学习气氛、促进校园和谐与学员进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这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引导,除了学校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外,还可引导学员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活动。一个很重要的做法就是充分发挥班委的作用,使班委成为加强学员与校方沟通、增进学员之间交流与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总之,从学员们的心理需求出发,因势利导,不断调整、改进我们的教学,是党校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不断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