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剧毒姜背后的经济逻辑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山东潍坊使用“神农丹”进行大姜种植经媒体报道后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事发地相关职能部门紧急应对,大姜种植掺入的神龙丹是否已对当地地下水产生污染?

在神农丹进行大量种植经媒体报道后,山东省连夜派出了工作组到潍坊进行现场督导查处,潍坊相关部门也着手对全市的神农丹销售和使用情况展开彻底调查,对违法违规销售的神农丹农药进行集中收缴。据执法人员介绍,潍坊市将对查获的使用神农丹种植的大姜、大葱等农作物统一清除销毁。为彻底消除神农丹的危害,潍坊市相山区排查队伍对各大姜种植区取样送检,一经发现使用神农丹,种植农户的大姜将全部被翻耕,相关的工作部门同时启动对土壤的降解排毒工作。

按照农业部规定,神农丹的只能用在棉花、烟草、花生、甘薯上,甘薯、花生这两种作物生长期较长,实验证明能保证安全,即使如此,在用药量、用药次数和用药方法上也有严格的限制,但这里的农民每亩要用“神农丹”8公斤-20公斤,规定用药量的3-6倍。专家表示,滥用神农丹会造成生姜中农药残留超标,还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农民种姜时,使用“神农丹”通过不断的浇水灌溉,会使得大量的农药成份溶解到地下水中。

专家提示,消费者买到生姜后如果担心有神农丹农药残留,可以拿碱水或专门洗蔬菜的容器浸泡半个小时,降低毒性现在当地有关部门还在进行排查中,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生姜掺入“神农丹”已经对当地的地下水造成污染。

看到以上的新闻报道,我不知道经济学家们会作何感想?也许他们这个食品安全事件无法用经济学来解释,它更多地属于一种道德问题或者说社会问题,但是,我在这篇文章中想用经济学的原理,看看剧毒姜背后的经济逻辑。

众所周知,山东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全国的80%左右的蔬菜是由山东省供给的,我不是学农业出身,但我深知这个80%其实就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不合理?难道说,除了山东省,其他的各省农业资源都已经相对匮乏,抑或是农技水平相对落后?这个问题需要农业部研究人员进行深入研究。我们继续往下分析,农业资源配置的不合理,就导致了山东省的农民可以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种植业,这一点我是深信不疑的。但是,这里面存在一个经济悖论,就是农业本身在当今社会,已经属于夕阳产业,产业附加值很低,和一般的养殖业都存在差距,更无法与工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房地产和金融业、IT这些高端行业相提并论。如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呢?按照经济学原理,正路应该是通过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甚至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用有机肥去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可是,当地的农民却选择了另外一条歧途:那就是通过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以道德底线的沦丧去逾越法律的范畴,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堂而皇之地干起了非法的勾当。这一事件我想已经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缩影。正如独立学者卫祥云老师所言,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食品标准的缺失和科技水平的低下造成的,而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和监管不力造成的。

好了,如果这样来看,山东剧毒姜和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有了一个十分清晰的思路。经济学研究的思路能够深刻的剖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发性,而法律学、社会学的思路能够深刻的剖析食品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问题暴露了,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还是那种无所谓的漠视,还是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的思路和操作方式吗?当人民的身体健康权已经摇摇欲坠,百姓都不敢相信我们的食品到底安不安全的时刻,我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和公民,去正视问题和彻底解决问题,回避只能使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官不究民不举只能使食品安全问题常态化,唯有法律的利剑真正斩断食品安全问题这条毒蛇,才能让中国的百姓重拾信心,让我们的政府更得民心,我们一起期待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的逐渐改善,逐渐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