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本国五条“明打暗捧”


  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陆续出台了地方版国五条细则。各路专家都有解读,我这里也不多分析了,就简单扼要的谈一下我对地方细则的几点看法。

  1、中国几个一线城市,从发展角度来看,地方财税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土地收益,而土地收益率的提高都是要靠地方房地产热销的带动。此前中央版“国五条”的出台已经让房产市场交易秩序大乱,如果地方此次在“国五条”20%转让税的杀伤力外再增加一些其他的杀伤性武器,那么房产市场接下来将进入冷淡状态,而这是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

  2、譬如北京细则中,家庭唯一住房且居住5年以上的,转让时免征个人所得税。虽然重申要严格征收个人所得税,但显然留了一道政策后门。即对确实无法核定原值的,仍按1%征收个人所得税。谁将是这一条款的最大受益群体?或者说,哪些住房是该条款的最大受益者?房改房及其拥有者。那么哪些群体已经获得房改房——拥有者,实际多为所谓体制内群体。

  3、从上一届政府“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场、高端有遏制”到两会结束时达成的“低端有保障、中端有供给、高端有市场”的政策导向可以看出,未来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方向将会有所变化。当然,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新国五条政策出台之后,二手房交易将清淡,大量的投资者将被赶往新房市场,正应验了高端有市场这句话。从低端有保障来看,全面落实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这个政策正在逐步推进。那么最后如何做到中端有供给?实际上从目前来看,通过一轮轮的政策的挤出效应,来降温二手房市场的效果并不明显。“挤出”的恰恰是那些非市场助力的房子,比如拥有几十套房产的公务员开始大量抛售。所以,得给这个“中端有供给”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到底是该怎样供给才最符合市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