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看电影,在开映之前看到本地一家齿科医院打的广告,它就在我的住处附近,仔细想想,家周边至少有三家私立齿科医院。
中国喊了多年医疗资源不足,县级以下的医院,几乎处理不了什么像样的病情,治点大病,病人都不得不挤破脑袋到大中城市的医院。
为什么齿科医院偏偏到了需要打广告争取消费者的地步?
我这几个月恰好在看牙,齿科的绝大多数项目医保并不报销,因此听从妹妹的建议,选中一家她看过的私立齿科医院,她的推荐语是:就个人经验来看,它的医疗和服务水准一点不比美国的齿科差。
由于我牙齿出了大状况,在三个月内接受多次治疗,从洁疗、拔牙、根管治疗到补牙,花了一两万块,不算是小钱,可每次付完钱,我都会感叹:与他们的服务比,这钱收得太低了。
只要提前预约,你不需要挂号、不要排队,提早一天医院会提醒你就诊时间,按时到达诊所(作者注:在这城市最好的写字楼里),医生护士一刻不停开始治疗。人人笑容可掬,治疗完毕,医生还会恭送你到休息结账区,给你倒杯水。某次由于我发现了他们服务的一点纰漏,还获赠一支牙膏。
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之一是,第一次就诊医生建议我开始使用齿缝刷,这种工具我没有在便利商店见过,问他:在哪里可以买到?你们有卖吗?他说:有啊,你也可以在淘宝上买,可能便宜一点。在我看来,这就是得了服务业的精髓,自然而然地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没去过公立医院看牙齿,无法直接对比。但去年左手小拇指皮肤上长了个硬块,去了公立医院,治疗很简单,用低温液氮冻死病变组织,回家等它结疤、脱落即可。即使看这样小得不能再小的病,也得耗费大量的时间:先排队挂个号(作者注:期间要制止插队的家伙,医院是没人维护秩序的)、拿着挂号单再到皮肤科候诊,又得花不少时间;医生看完病、开完药,你还得拿着医保卡再次出来刷卡交费;排队取药;再去排队治疗——这时候,可能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治疗室的液氮用完了。
在治疗室,我发现医疗资源在这个局部是过剩的,几乎每次都有三两个医生护士在聊天:孩子、股票和房子。
由于病情一再反复,我多次出入同一家公立医院,观察的情况几乎相同:患者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排队上,有一些医护人员的时间也浪费在聊天上。而我还没什么可抱怨的,毕竟每个环节的人都做了事,制度设置就是如此。
(图注:公立医院挂号难已不是新闻;编辑配图,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的事,同样的城市,同样的人(作者注:可能一些私立医院的医生就是从公立医院跳槽过去的)为什么私立医院就解决了患者与医生无谓的时间浪费呢?理由不复杂:让患者浪费时间,这种服务体验差,等于把赶患者给竞争对手,而让自己的医护人员浪费时间,那跟烧钱一样,是无法原谅的疯狂举动。
公立医院却并不在乎,许多职位干多干少一个样,那就少做一点。也并不担心竞争,因为公立属性,总的来说,干多了钱未必多,干少了也不会倒闭——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医疗资源全集中在大中城市,有谁辛苦从医学院毕业,愿意去小城市(乡镇)拿更少的工资呢?
有人反对医疗市场放开,认为人人都有治病的权利,只有公立医院才能承担这种职责。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正因为不放开,无竞争,勤奋与学识得不到相应的报酬,正常人都会选择偷懒,大量资源闲置在公立医院。本意是人人生病都可以治的公费天堂,得到的现实却是人人的病都治不好。
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的财政是几乎无法承担医疗保障的,你一定见识过尽量多开药、尽量多报销的例子,多用一分钱就多赚一分,无人会替医疗保障系统省钱,反而认为浪费才能赚回自己的份额。效率低也有利于医疗保障系统,这样它支付的钱就少,你拖死在家中,医疗保障系统不用付一分钱,你高效住进了医院,它就得源源不断付钱。
我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个自身的故事,足以证明一切公费保障系统最后都会破产:
此人回家请父母去酒店聚餐。父母节俭,看着菜单觉得每道菜都贵,全是毫无必要的浪费。等得不耐烦后,这孝顺的孩子想出一计,骗他们说,没关系,这饭钱我可以拿回单位报销。二老一听,双眼放光,神情愉悦地从鲍鱼鱼翅开始,什么贵点什么。
所有的公费保障系统,医疗保障也罢,养老保障也罢,都只不过鼓励你浪费别人的钱,一个人人争相浪费的系统,不可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的保障,只会减少服务,它只不过是让人听起来开心的谎言罢了。
私立牙科医院高效优质的事实,也许可以让决策者下下决心,彻底放开医疗市场,从而避免浪费和医疗资源的严重缺乏。只要有足够多的报酬,偏僻的乡村,也不会缺好医生。(连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