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长桥月


霜天晓角长桥月
——词牌《霜天晓角》欣赏
 
陈敏昭
 
《霜天晓角》最初是南方的地方曲调——越调,或许是其曲感人,在宋代的时候被文人采用为词牌,又名“月当窗”、“长桥月”、“踏月”等。一般多为仄韵格,有少数是平韵格,双调四十三字,前后片各三韵。不过,这个词牌变格很多。有人以辛弃疾《霜天晓角·旅兴》为正格:“中平中仄(韵),中仄平平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平仄仄(韵),中平平仄仄(韵)。平仄仄平平仄,中中仄、平平仄(韵)。”
南宋辛弃疾的《霜天晓角·旅兴》,是写他在旅途中的感受:“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我最早认识词牌《霜天晓角》是阅读南宋人周密选辑的《绝妙好词》中范成大(1126-1193)的《霜天晓角·梅》,这是一首与辛弃疾的《霜天晓角·旅兴》有着较大差异的变格:“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南宋蒋捷(生卒年不详)的《霜天晓角·人影窗纱》与上述二人的也不同:“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也有双调,四十三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的变体,如北宋孤傲自负、梅妻鹤子的林逋《霜天晓角·梅》:“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热,晓寒兰烬灭。更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
赵师侠(生卒年不详,应是南宋人)的《霜天晓角》又是一种变格,双调,四十三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雨余风劲,雾重千山暝。茅屋寒林相映,分明是、画图景。 去程何日定,天远长安近。唤起新愁无尽,全没个、故园信。”
南宋道士葛长庚的《霜天晓角》另是一种变格,双调,四十三字,前段五句,五仄韵;后段六句,五仄韵:“五羊安在,城市何曾改。十万人家阛阓,东亦海,西亦海。 岁岁,蒲涧会,地接蓬莱界。老树知他一劫,千山外,万山外。”
宋代宗室赵长卿的《霜天晓角》是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阁儿幽静处,围炉面小窗。好似斗头儿坐,梅烟炷、返魂香。     对火怯夜冷,猛饮消漏长。饮罢且收拾睡,斜月照、满林霜。”
总的来说,《霜天晓角》是个很受人喜欢又变格很多的词牌。
 
2013年5月28日星期二,上阳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