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0525


城镇化

523日晚间消息,因李总理担心可能推升地方债务水平和加剧房地产泡沫,发改委40万亿人民币城镇化草案夭折。

中国计划今后十年支出约40万亿人民币(6.5万亿美元)4亿人进城,同时希望借此维持去年创13年新低的经济增速。

中国的改革开放由安徽凤阳小岗村的承包到户开始,之后就是工业改革。改革开放30年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逐步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环境。

通过放权让利、利改税等措施,调整了国家和企业的关系,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开放的30 年来,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为中国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30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体量已经今非夕比,30年间GDP年均增幅9.8%独步全球,30年间GDP增长了93倍。

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一直未见转机,出口大受影响,加上投资也不是无止无休,再有GDP基数越来越大,三驾马车已经很难再让GDP持续高速增长了,许小年教授就讲过GDP增速下降到8%以下是必然的,此时城镇化进入视野再正常不过了。

因果

与朋友们聊天时,大家都认为城镇化是一大趋势,是未来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将给不少企业带来发展机会,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搭建独特、经得住推敲的商业模式。

城镇化是“因”是“果”曾经是争论的焦点,谁也没能说服了谁,我个人认为城镇化是“果的成分在8成以上。

城镇化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这其中不仅是农民技能、知识的欠缺问题,更重要是就业机会欠缺,居民就业都不能有效解决,城镇中的就业如何解决呢?产业基础是不忽视的问题。

没有稳定的收入,农民住在平房中还是楼房中一点都不重要。我出生和生长在农村,住平房比住楼房的支出要小上很多,生存、生活的压力要小得多,没有很好的就业,不住楼房仿佛更好。

出路

 

城市生活问题日益严重,今年开始的长时间雾霾、汽车尾气污染,再加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感到压力,于是不少人把视线转到了农村。

农村人口密度低,环境相对较好,环境品质要好一些,但食品和空气的安全并不能有效解决。

城镇化的核心症结在产业发展,这是解决就业的关键。有了产业的支撑,城市外溢的人群可以不用再往城里跑,而农村进城的人群也不用担心生计问题,这是关键。

解决产业问题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不是仅仅投资40万亿就能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