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非美货币皆弱却独强的背后已难掩其脆弱的一面。而“是药三分毒”,中国外管局本月大刀挥向虚假贸易时,实体外贸也已陆续遭波及,在缺乏强而有力的经济复苏支撑下,人民币走势出现波折的风险正加大。
5月以来中国监管层加大对虚假贸易、保税区“一日游”、贸易融资套利等现象的监管打击力度,外管局的20号文也对银行和各地外汇局提出明确的甄别要求。中国贸易企业人士反应,银行收紧外贸信贷和信用证融资等渠道,后期外贸增速可能会大幅下降,外汇占款也难以维持虚高。
厦门一家金属制品外贸企业财务主管对路透称,针对虚假贸易、套利热钱的这部分政策,“害苦了我们实体企业,像采购铜、锌这些原料我们是需要美元贷款的,现在政策下来一刀切,我们都贷不到美元了,硬要贷价格也越来越高。我们订单还不错,但现在真是越来越难做。”
广东某大型家电出口企业外汇交易主管亦表示,近期美元贷款加点很多,三个月期从原来1.6%上浮到2.8%,企业资金成本大为上升。同时监管层加大出口真实性稽查,“以前我们有超前收汇,现在超当期出口10%就要查,像一个季度如果出口1,000万美元,我收汇可能到1,100万美元就要被查了。”
贸易人士同时表示,从实体经济来看人民币缺乏进一步走升的支撑,后期很难看清。加之对冲工具较少、运用成本较高,目前很多企业处于不做汇率保护的状态,仍然面临较大汇率风险。
招商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在报告中写道,中期而言美元的新一轮强势已经确定,非美货币大幅下跌,但澳元跌势更为惨烈。澳元跌幅最大固然有澳洲联储降息的原因,但从其商品货币的角度看,更深层次则可能预示着全球新兴市场增长动力的削弱,而中国正是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进口国。
中国4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6%,创下六个月最大降幅,亦凸显经济复苏乏力。
中国外管局数据显示,4月银行代客远期净结汇规模较上月倍增,体现企业层面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在4月有所增强。但当月即期代客结售汇无论从绝对值还是净客上看,规模都较3月有所回落,显示监管层对于虚假贸易等资金流入渠道加强监管已初见成效,预计5月份该数据会体现出更为明显的回落。
香港汇丰银行一位分析师表示(cn.teathers.co.uk),中国打击虚假贸易是不是有效,从5月的外贸数字就可以看出端倪。
行业消息人士指出,由于中国展开打击热钱,一些中国银行业者已经停止为较小型的进口铜贸易商提供融资,规模高达数10亿美元的铜贸易融资面临压力。
美元头寸难觅人民币升值“虚火”下的脆弱体质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