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许多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位:“旧雇员关系主管”,专门负责保持与前雇员的联系和交流工作。通过交流与沟通,这些离职员工不仅可以为原公司继续传递市场信息、提供合作机会,同时也可以结合现供职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感受,对原公司的内部管理和运作方式提出宝贵的改进意见。离职员工其实与在职员工、外部客户同样重要,只要公司付出真诚的努力,有相当数量的离职员工都可以变成公司的拥护者、客户或商业伙伴,继续为公司创造财富。因此,企业有必要建立“一朝是员工,永远是朋友”的氛围。
美国《财富》杂志曾研究发现:一个员工离职以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光是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而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则代价更高。离职员工对公司的业务流程与企业文化比较熟悉,可以用跳槽后的经历对原先不适合的地方加以改进;其次,员工选择再回到公司一般都已经过深思熟虑,忠诚度也会较高。所以,企业可把离职员工纳入人才招聘范围,建立返聘制度。
一个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可分为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成长期是除了衰退期之外企业员工流失率最高的阶段。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认为在企业成长阶段,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快速增加,人员迅速膨胀,企业的经营思想、理念和企业文化开始形成,与创业初期的企业状况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两个案例都是在高成长型企业中发生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善待离职员工,其实也是善待所有在职和未来在职员工,说到底,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公司对离职员工仁至义尽、一片善心,在员工离职前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认可,这是对离职员工最大的肯定,也是离职员工心中永恒的“嘉奖”和“欢乐”。试想想:在这样一种公司文化下,员工离职了,还不会成为公司免费的“口碑代言人”吗?答案是必然的!
员工离职管理需要新的理念,如何管理员工离职的速度和方向,已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不得忽视的重要问题。企业千万百计到处招人、挖人,而招来的人最终也难以留住,还是把眼光放长远一些,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把现有的人才培养好、利用好。如何塑造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关于离职员工回来是要还是不要,著名职业化教母李绘芳老师认为:在不违背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要!虽然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是离职员工选择回来,说明我们还是有吸引他的优势。我们常说:“只要不是道德败坏,违法乱纪,离开后再回来的员工,我们都应该真诚对待,让他在新的时期,新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价值。”
但为何有些企业,一旦员工与东家“分道扬镳”,就互相诋毁呢?这其实是一种“双亏”的结局,对谁都没有好处。因此,员工当守员工之道,不做一些短视的市场行为,而企业呢,对于离职的员工,理当诚信,按照用工协议,不妨严格甚至宽泛执行,不要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去克扣工资、奖金、差旅费等等。
其实,只要领导者能真正实践“以人为本”这四个字,就能将离开公司的员工变成企业终身的朋友和资源。在这里,李绘芳老师建议一些中小企业老板对于犯有小错的离职员工,甚至可以放其一马,说不定,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没有必要弄得象仇人似的。毕竟,离职员工的口碑在业界或者行业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那些无法挽留的优秀员工,在员工离职时公司都会举办一个离职欢送会。欢送会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司召集,邀请与该员工同级别的人参加,一方面增进感情交流,另一方面希望听离职者的真实感受,因为这个时候离职者说话是没有顾忌的,而上司和其他与会者也会很坦然地面对这些问题。
离职面谈的主要目的包括请员工谈谈个人作出离职决定的原因和想法,对个人发展的考虑和设想;了解员工对公司、主管和同事的评价,进一步确认离职的真实原因;善意提醒其应注意到的违约责任、附属协议和禁止条款;关注员工的离职反应;就员工本人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咨询,排除员工对公司的一些误解等。
有效的人才留用机制就像管理流动的河流,其目标不是要阻止河水流动,而是要控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员工不适应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氛围、职业倦怠、与上司或同事出现矛盾、工作压力大、个人或家庭原因,也有组织方面的原因,比如企业薪酬福利缺少竞争力、缺少晋升机制、内部不公平等。而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寻找造成员工离职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解决措施,有效地预防核心员工流失。
公司可采取的离职员工关系维护方式有:对离职员工的发展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形成一个离职员工信息库;定期与离职员工进行电话、信件等联系,告知公司新的发展信息;建立“司友会”或“离职员工博客”等沟通渠道,传递公司最新业务发展与未来发展战略;每年定期邀请离职员工参加企业的庆祝活动;对离职员工推荐的业务公司要有相应的奖励,并形成制度;每逢离职员工的生日,以公司名义发短信或电话问候等。
对个人而言,如果主管能够深刻体会到,好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懂得把握人才,珍惜人才,善用人才,那么,离职面谈才有实质上的意义。表达主管的真诚之意,才有可能换回员工的忠诚之心。多花点心思在员工身上,你将能从员工身上获得更多。
所以,当我们在做离职面谈时,请试着从员工的眼神中看出端倪,从行为中作出判断,有助于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对一家持续稳定发展的企业而言,不定期注入新血,也许能活化组织的动能,但大量流失人才,势必造成企业竞争能力的下降。
世人都说“人走茶凉”,其实谁都不想自己成为这个“茶凉的人”。相反,每个人都想“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或者最起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为所服务的公司做过一定的贡献,并且获得所服务的公司的尊重和认可!这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秘密”,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期望”和“梦想”。
最后,李绘芳认为善待离职员工,最终终将变成优秀公司的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并且不断的继承和发扬下去。古人所说的“千金买千里马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营销战场,不能仅仅只有“铁血”,同样还需要有“柔情”,这才是营销,也是“和谐社会”的一大要求!善待离职员工吧!